碳金融工具品種豐富,但使用不足
與國際市場碳金融工具的廣泛應用相比,國內也具備品種豐富的碳金融工具,但使用明顯不足。實際上,我國曾在地方碳市場試點中嘗試過多種金融工具的運用,但最終推廣的效果不佳。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碳市場定位低,金融工具運用謹慎。由于我國目前將碳金融定位為服務于碳減排的“從屬性市場工具”,而非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其設計初衷即以現貨交易為主,金融工具的使用并未受到政策支持。例如,發改委曾在2017年明確表示要“堅持將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在碳交易系統運行過程中避免過多投機、避免出現過多的金融衍生產品”。
第二,核心金融工具受政策限制未能推出。碳期貨是目前全球最核心的碳交易工具,歐盟碳市場的期貨交易總量占總成交量的90%以上。然而,中國的監管政策規定期貨產品只能由期貨交易所制定并開展交易,碳市場缺乏此類權限,因此國內碳市場仍以現貨交易為主,碳期貨交易尚未能推出。
第三,地方碳金融工具難以規模化運用。我國地方碳市場曾嘗試推出過品種豐富的碳金融工具,如碳期權、碳掉期、碳信托等,但都難以推廣,甚至被戲稱為“PPT產品”。究其原因,一是推出的多為非標準化產品,可復制性不強;二是各地方市場相對割裂,碳金融工具很難跨區使用;三是各碳市場本身流動性較弱,缺乏市場需求和社會資金的支撐。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