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應對環保稅
對中國的外貿制造企業而言,EPR稅費的金額不算多,更難的是要摸清各個國家不斷更新出臺的環保和減碳相關規則,并及時完成整個注冊和繳費流程。
根據公開資料,歐盟各國EPR均涉及多種產品類別的注冊要求,商家有進行注冊、申報以及向境外回收機構繳納回收費用的責任義務。不同國家對EPR的注冊、申報要求和繳費流程均有差異,各國的EPR證書也無法通用。
羅暢和劉名洋都選擇交給跨境電商平臺或專業第三方代為繳納EPR稅費。今年以來,國際站、Temu等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推出的半
托管等業務模式,可以讓廣大中小微企業獲得一站式合規服務,將這些連同物流履約等壓力一并交托出去。
“通過平臺走的訂單就用平臺的服務,其余的訂單也會找第三方實驗室來做合規化,其中也會提供EPR相關服務。”羅暢坦言,目前碳相關的人才稀缺,對中小企業而言很難快速構建獨立的團隊,因此通過和大平臺合作是最高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縱觀全球,對比歐盟的碳關稅或環保稅,以及美國的貿易關稅,多數“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新興市場的門檻相對較低,也成為近年來中國外貿企業尋找增量的重點。對不少企業而言,他們也在利用不同的產品策略,著力在歐美和新興市場兩條賽道同步走。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新興市場對于合規的要求相對較低,中國科技類產品的輸出,核心還是在于他們真正需要什么。雖然他們對于
價格的承受力會低于歐美客戶,但只要能滿足當地的需求,利潤率并不會差。”羅暢說,新興市場的增量空間是巨大的,他們在國際站上最大的一個訂單是來自巴基斯坦的高達1.8億元的信息化改造項目。
與此同時,歐美市場則是中國企業建設品牌和創新升級不容忽視的主戰場。為此,他們一方面會用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去覆蓋新興市場的新增需求,另一方面,也會利用跨境電商繼續挖掘歐美市場,“相比之前的代工模式,我們一旦能成長出直面終端消費者的能力,價格和利潤提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根據羅暢的觀察,海外市場近年來確確實實發生了變化。隨著中企在海外品牌的建設上持續下功夫,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通過電商這種成本較低的模式逐漸聚集起了粉絲型客戶,影響了本地市場,“原來歐洲的渠道商并不在乎中國品牌,看上了我們的產品就讓我們貼牌,但最近我們開始可以和國際渠道商直接談,會明確說不做貼牌,要做就做自主品牌的代理”。
除了EPR,大量中國外貿制造商也將面臨前端的ESPR挑戰,這意味著除了要像丁言東那樣出具
碳足跡報告或歐盟數字產品護照,還要更多利用同體回收材料,即利用從同類產品中回收來的再生材料進行生產,這將對設計和生產工藝提出新的要求。
提前把握住趨勢變化,就有可能在挑戰的應對中找到機遇。
“我們目前手上的歐洲訂單已經70%以上的款使用了可再生材料,2025年估計會接近100%。”以歐美品牌代工為主的寧波海曙沛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琳告訴第一財經,他們看到了當地市場對于低碳的消費趨勢,因此今年已經把設計和取材的重點瞄準了可再生與更加環保的方向,這個趨勢是相當明確的。
蔣南青提出,循環經濟將成為接下來的“風口”。除了歐美市場,中國市場也在瞄準循環經濟加大力度。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加快制定修訂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領域標準等要求。與此同時,按計劃聯合國塑料公約有望在今年達成,“塑料涉及所有的消費品行業,是人人都會用的東西”,這需要中國加快搭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溯源和再生回收相關體系,主動做好應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