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資源環境學院研究團隊聯合國內外多所高校近日在《自然·食物》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協同實現凈碳減排和水稻增產的有機氮肥與水分綜合管理”的論文,揭示了稻作區有機替代對水稻產量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提出了稻作區基于有機替代的增產減排綜合水肥管理策略,為協同實現全球水稻產能提升和凈碳減排提供了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路徑。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據了解,提高農業有機廢棄物中養分資源的循環利用是全球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在稻田生態系統中,施用有機肥可以顯著提升水稻產量,但同時會排放高通量的甲烷,不利于實現全球碳減排的戰略目標。如何合理施用有機肥,才能促進水稻增產的同時降低甲烷排放,一直是當前稻作生產的重大科學挑戰。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主要研究結果簡圖。研究團隊供圖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該研究根據全球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以水稻產量提升為首要目標,建立了相應的有機替代方案。研究發現,與單施化學氮肥相比,全球稻作區采用有機替代方案使水稻產量增加7%,但是甲烷排放大幅度增加,且稻田土壤有機碳增量和氧化亞氮減量不能抵消甲烷激增的增溫潛力。
為此,研究團隊進一步調整水分管理,明確了將稻田持續淹水轉變為間歇淹水的甲烷減排潛力。采用機器學習手段和建立全球數據集,該研究將農田研究結果擴展到全球稻田,考慮總氮投入、有機氮源類型的最佳有機氮管理與間歇淹水的水分優化管理相結合,可使全球水稻產量增長9%、凈碳排放降低21%。
此外,該研究還闡明了中國、印度、非洲等不同資源投入強度的稻田系統的最優管理路徑。研究成果為循環利用有機氮源、協同實現更高生產力和碳中和的可持續水稻-畜牧業生產系統提供了全球解決方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