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1日,國際能源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以及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合作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必須在推進整個能源系統脫碳的同時減少化石燃料生產與使用中的甲烷排放,只有這樣才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自工業革命以來,造成全球氣溫上升的溫室氣體有30%左右是甲烷;同時,甲烷也是引發全球變暖的第二大因素,僅次于二氧化碳。
全球一半以上的甲烷排放來自三個部門的人類活動:農業、廢物和化石燃料。按照目前的發展軌跡,2020年至2030年期間,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排放量增幅可能會高達13%。而如果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則需要在這十年內讓甲烷排放量下降30%至60%。
基于國際能源署更新的凈零路線,這份最新報告指出,甲烷減排可能有近一半需要來自化石燃料作業;快速減少來自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可以到本世紀中葉最高避免全球升溫0.1攝氏度,這比立即讓世界上所有汽車和卡車停止上路所產生的排放影響還要大。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Fatih Birol)強調,減少能源部門的甲烷排放是在短期內限制全球變暖的最佳機會之一,也是最負擔得起的方式之一。
報告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由石油和天然氣作業產生的甲烷排放,以及來自煤炭的一半以上的甲烷排放都可以通過現有技術來減少,而且成本往往很低。比如,消除常規的排氣和燃燒,以及修復泄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安諾生(Inger Andersen)認為,為了防止甲烷泄漏到大氣中,在改變維護和運營方面的投入只占到化石燃料利潤的一小部分,這將與無所作為的代價形成鮮明對比。
報告發現,在國際能源署的凈零情景下,到2030年石油和天然氣部門部署所有甲烷減排措施的支出約為750億美元,這還不到2022年油氣行業收入的2%。
報告同樣指出,由于甲烷排放會導致近地面臭氧污染,立即采取行動減排還將帶來公共健康、糧食安全和經濟方面的收益。
根據環境署和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2021年發布的全球甲烷評估模型,到2050年,甲烷減排行動將防止近100萬人因臭氧暴露而過早死亡,9000萬噸作物因臭氧和氣候變化而歉收,以及因極端高溫損失約850億小時的勞動力。由此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將達到約2600億美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