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上海將正式進行該市2022年度
碳排放配額第一次有償競價發放。根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公告,本次配額有償發放的數量為100萬噸,競買底價為上海
碳排放配額(SHEA)在2023年1-9月期間所有掛牌成交的加權平均價60.82元/噸。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收盤價一度連續多日保持在80元/噸出頭的
價格,這兩日有所回落。可以猜測,在
價格信號帶來的心理預期之下,本次上海的競買價格也會相應上漲。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各級
碳市場中,作為排放重點單位的市場參與者,未來的減排動力將大幅增加?
業界認為,
碳價上漲與臨近第二個履約周期期限有關。此前,第一個履約周期期限臨近前,
碳價從40元/噸出頭一度上漲至近60元/噸。與近期歐盟碳市場85歐元/噸(約合人民幣654.66元/噸)左右的碳價相比,中國碳價仍處較低水平。
碳價為何在履約期期限臨近上漲?要講清碳價問題,首先要理解何為碳市場。碳市場指的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簡單來說,就是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權益(包括碳排放權和
碳信用)當成商品一樣
買賣。
中國的碳市場,包括全國碳市場(即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地方碳市場。按照全國碳市場的運行機制,納入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需每年核算并報告上一年度碳排放相關數據,并接受政府組織開展的數據核算,核查結果作為重點排放單位配額分配和清繳的依據。重點排放單位獲得配額后,可結合自身實際,通過碳市場對配額進行買賣,但需在履約截止日期前,提交不少于自身排放量的配額用于履約。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2019-2020年度)以發電行業為首個重點行業。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總體配額履約率為99.5%,碳排放配額成交均價42.84元/噸,每日收盤價在40元-60元/噸之間波動。
來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2年12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2023年7月發布的《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重點排放單位盡早完成全國碳市場2021、2022年度配額清繳,確保2023年11月15日前本行政區域95%的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12月31日前全部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重點排放單位可使用
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配額量的5%,這與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要求相同。
目前臨近第二個履約周期截止期限,上海、海南等地方碳市場已完成清繳履約。由于企業存在履約需求,配額交易出現脈沖式的放量,從而導致碳價短期內上漲??梢?,中國碳市場以履約需求為主,配額買賣主要用來抵消碳排放。這也反映出中國碳市場需求不足。
活躍度待提升
“十二五”以來,中國逐步建立碳市場,2011年起,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及深圳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2017年,中國全國碳市場完成總體設計并正式啟動,明確了碳市場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工具。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年度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成為全球覆蓋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中國碳市場回顧與展望(2022)》測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換手率在3%左右。歐盟碳市場是目前全球范圍內交易最活躍的碳市場,換手率從初期的4.09%提升至當前的417%。與歐盟碳市場相比,中國全國碳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市場活躍程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各方減排動力不足?此前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梁朝暉接受專訪時指出,碳市場活躍應該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個目標,中國的碳市場不是通過交易實現經濟利益,而是倒逼企業減少碳排放,實現“雙碳”目標。
而在四川聯合
環境交易所董事長何錦峰看來,碳市場不活躍,說明企業的
碳資產管理意識不夠,導致只有履約周期期限快到時才交易,可能出現買不到配額或價格上漲的問題。“碳資產本身就是一種資產,是資產就需要管理,而資產管理的核心就是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其實,只有碳市場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釋放合理的價格信號,才能引導社會資金流動,最終通過
碳減排資源的最優配置,推動
綠色低碳發展。
期待良性循環
既往數據顯示,第一個履約周期后,超過80%的重點排放單位設置了專職人員負責企業碳資產管理,其中約15%的重點排放單位成立了10人以上的碳資產管理團隊,負責全國碳市場相關業務。通過全國碳市場實現減排收益的重點排放單位中,有45.71%計劃將減排收益資金投入到
節能減排工作中,20%的重點排放單位計劃用于補充生產流動性資金,以碳市場激勵企業加大減排投入。
因此,碳市場不僅可以提升企業減排的意識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2021年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地方試點碳市場與全國碳市場并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中心位于上海,
碳配額登記系統設在武漢。企業在湖北注冊登記賬戶,在上海進行交易,兩地共同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支柱作用。2016年12月16日,四川碳市場開市,成為全國非試點地區第一個、全國第八個擁有國家備案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的省份。
《2022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預計,全國碳市場的碳價將穩步上漲,2022年的全國碳市場平均碳價預期為59元/噸,2025年將升至87元/噸,在2030年之前將達到130元/噸,但到本世紀中期的預期價格遠低于歐盟2023年1月的平均價格水平(約83歐元或約 600元人民幣)。
來源:《2022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2023年7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隨著市場需求增大,碳價逐漸走高,如果企業通過碳市場交易,不僅能收回碳減排成本還可有所回報,就會更有動力實現碳減排,形成良性循環。“當碳減排從企業的成本中心轉移到利潤中心,企業降碳減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有了。” 何錦峰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