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轉型、邁向
低碳經濟體,大大小小的商戶都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的確,當今不僅大公司須進行脫碳化,中小企業也得盡自己的責任。這種轉變是由氣候變化不斷升級的影響,以及大公司對它們的供應鏈提出嚴格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所推動的。
大公司現今時常要求它們的供應商(包括中小企業)達到特定的環境標準,其中包含減碳目標。因此,中小企業不僅僅必須視脫碳為企業責任,還應該考慮把脫碳當作鞏固它們在供應鏈中的地位及可能在新市場開拓商機的商業策略。
中小企業制定脫碳路線圖時,可采取三個主要步驟。 設立基線:了解自己的
碳足跡
中小企業首先必須通過了解本身的
碳排放,來設立基線。基線的計算最初應該涵蓋兩個關鍵排放范圍:
范圍1排放:這包括公司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GHG)排放——例如當它的車輛、鍋爐或生產線在運行時。
范圍2排放:這些是公司間接產生的排放——比方通過購買電力來供熱、制冷和其他操作。收集有關這些排放的數據,可幫助中小企業了解它們主要的環境影響在哪里,以及哪里有顯著改善的潛力。
目標設定:減量計劃 有了基線,下一步就是設定目標。為了協助建立全面的脫碳路線圖,這些目標應該包括以下基本組成部分:
包括和排除的排放范圍:確定自己的目標將針對和解決哪些類型的排放。許多公司先從范圍1和范圍2的排放著手,因為這些排放大部分是公司本身所能掌控的。范圍3是那些公司得間接負責、來自整個價值鏈的排放。要計算和減少這些排放比較復雜,但也往往占排放量的最大份額。
基準年:用這一年來比較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衡量自己的進展。基準年最好是有準確數據的最近12個月的時期。
目標年:這是旨在實現減排目標的未來年份。公司通常根據巴黎協定或2030年新加坡
綠色發展藍圖等全球目標,制定中期(五年至10年)和長期(10年至30年)目標。
減排百分比:這是你希望到了目標年時,從基準年水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百分比。
目標可以是絕對的,即把總排放量減少一定的百分比,也可以是基于強度的,即減少每單位產出的排放量。
中小企業在設定本身的脫碳目標時,應該一并考慮它們客戶的脫碳目標。尤其如果客戶是大型企業,它們面臨越來越大的監管和消費者壓力,必須解決范圍1、2和3的排放問題。
了解客戶可持續發展志向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是細讀它們的可持續發展報告。這些報告一般對公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具體目標提供寶貴的見解。
達成目標:實施和監測
中小企業將需要采用涵蓋其業務的全面性方法,實現脫碳目標。這可能包括改變能源來源、把運營電氣化,或通過效率或優化努力減少能源使用。
例如:中小企業可以改用可再生能源來減少范圍2的排放,或投資更高效的生產技術以降低范圍1的排放。監測這些舉措的進展也很重要。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定期檢查自己的進展,并在必要時調整策略,保持脫碳路線圖的正常運營。
可持續發展融資
中小企業要執行脫碳路線圖,往往需要足夠的資金和支持。以中小企業為對象的星展電子書《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顯示,三分之一的公司認為財務障礙、缺乏專業知識和支持,以及不明確的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ESG)標準是它們低碳轉型的主要絆腳石。
綠色貸款等可持續發展融資,可用于具有明確和可衡量環境效益的項目。例如:一家中小企業可以申請綠色貸款,安裝太陽能板系統或提升其設施,從而享有更高的能源效率。
另一方面,與可持續發展掛鉤的貸款不一定要用于特定的綠色項目。然而,借款人必須達到預定的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才符合資格。例如: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貸款可能和利率掛鉤,如果借款人在特定時期內把范圍1和2的排放量減少某個百分比,利率就會降低。
此外,還有過渡貸款支持借款人以應對氣候相關風險的方式轉變商業模式的策略。例如:一家從事制造業的中小企業可以爭取過渡融資,從高排放的生產過程轉向低排放的替代方案。
除了融資,銀行在協助中小企業踏上這個關鍵的脫碳之旅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通過銀行與電力能源領域志同道合的客戶的合作,銀行能夠提供脫碳計劃,讓中小企業獲取資源和工具,減少碳足跡并追蹤和衡量進展。
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強制性的商業要求。可持續發展不再是“有也不錯的選擇”,而是商家為未來做好準備所需要的通行證。
(作者顧家祥是星展中小型企業主管)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