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洲議會官網消息,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俗稱“碳關稅”)將于2026年正式實施,被納入的行業產品在出口到歐盟國家時,需要提供
碳排放數據,并為產品制造時產生的
碳排放交稅。
中國和歐盟都是世界主要的經濟體之一,彼此之間保持著長期穩定的貿易關系。來自海關總署、江蘇省統計局和南通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對歐盟出口總額為3.74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江蘇對歐盟出口6291.1億元,同比增長14.1%;南通對歐盟出口381.6億元,同比增長16.8%。
歐盟也是中天科技主要的出口貿易區域。2023年,中天科技對歐盟出口14.6億元,同比增長39.67%,占企業年度出口額的31.54%。中天科技規劃,到2026年,對歐盟出口6億歐元(約47億元),歐盟將成為中天科技出口第一大區域。
“碳關稅”的實施將對我國企業出口歐盟帶來多重影響。總體上看,應對“碳關稅”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還需要國家層面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省市縣各級政府積極跟進落實。為此建議,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歐盟“碳關稅”,減少對企業產品出口的影響。
一、與歐盟保持“碳關稅”溝通協商。提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
碳減排方面共同承擔責任但應有所區別的原則,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與發展中國家同行共同推動建立相關機制,積極與歐盟保持“碳關稅”相關工作的溝通協商,為與歐盟有經濟來往的實體企業爭取友好的貿易合作空間。
二、鼓勵構建
綠色供應鏈。目前歐洲部分公司招標規則已經嵌入了碳排放量化的要求,而90%的碳排放來源于原材料,降低碳排放應從源頭抓起。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提高對
綠色產品的認知與選擇,促進新型綠色原材料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增強綠色原材料產品供應能力,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合作,構建綠色供應鏈。
三、提高國內咨詢機構國際認可度。產品
碳足跡等認證需要通過SGS、BV、TÜV等歐洲咨詢機構,國內相關第三方咨詢機構相對較少,且國際認可度不高。建議推進我國相關機構的專業化提升和規范化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機構品牌,全面提高國際認可度和權威性,便于中國企業就近開展產品
碳核查、
碳足跡等認證。
四、加快完善國內
碳市場。全國
碳市場開市以來,運行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進企業減排的作用初步顯現。建議擴大國內
碳交易行業覆蓋范圍,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完善
碳交易市場法規制度,強化碳市場運行監管機制,夯實碳市場運行基礎,積極推動國內碳市場與歐盟“碳關稅”互認,把
碳稅留在國內,提升中國碳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五、引導企業綠色低碳發展。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各類企業重任在肩。要引導企業順應發展趨勢,加強內控,實施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物流、綠色處置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化,實現低碳發展;更新升級高耗能設備,加快節能技術改造;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進
清潔能源運用,為
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