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金融”這種自帶使命感的詞匯,報道起來難免給人一種懸浮之感。
但它又萬分重要。央行在日前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有這么一句引人注意的表述:“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主動找好項目,做有效的加法,優化經濟結構”。
什么是新發展理念?科技創新、高新技術、數字化轉型、專精特新等緊貼熱點趨勢的概念可能都還有商榷的余地,但是“雙碳”毫無疑問在列。
可以預見的是:“綠色金融”在今年會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銀行們將制定能有效減少對高
碳排放行業風險敞口的綠色信貸原則,并以專營部門、專項額度、專門考核來發展綠色金融。
而在這個資產變“綠”的重要進程里,有些銀行已先行邁出一步。
以一級專營部門牽頭系統性工程
一些嗅覺足夠敏銳的商業銀行,能在最新的政策導向轟然落地之前,就從戰略和戰術上做出前瞻性的部署 —— 平安銀行在總行設立一級部門“綠色金融事業部”來專營綠色金融業務,就是一個頗具說服力的例子。
2020年9月,我國首提雙碳目標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把雙碳工作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關注到國家政策的整體安排后,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很快意識到這對于銀行業可能不僅僅意味著工作報告里多了個描述政治站位的詞匯,而是新一輪巨大的產業機遇,需要輔以體制機制的調整和業務資源的投入。
綠色金融怎么在實操層面落地?謝永林召開了平安銀行最高級別的黨委執委聯席會議進行討論。憑借此前在能源領域長達二十年的專業咨詢經驗,平安銀行綠色金融事業部總裁朱育強帶著自己的理解前后上了六次執委會。謝永林和班子成員在陸續聽取的業務匯報里,對綠色金融頂層設計越來越篤定。
2021年5月,平安銀行成立總行綠色金融辦公室,由行長胡躍飛掛帥擔任主任,郭世邦副行長和周強董事會秘書分別擔任副主任,按執委會決議敲定平安銀行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綱領,下轄綠色金融發展“三大模式”及“七步成詩、點綠成金”服務策略。同時,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一級部門,作為綠色金融辦公室秘書處,負責統籌、推動、協調全行綠色金融工作,并發揮平安銀行行業銀行PMO牽頭建立的跨部門敏捷協作機制,在行內全面建立起了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綠色金融是個系統性工程。在朱育強看來,“系統性”體現在其商業模式涉及面廣和跨部門運作。首先, 能源生產是綠色產業的核心基礎,能源消費則覆蓋房地產、汽車、基礎設施、電器、制造業等諸多產業,而為了滿足“雙碳”需要,火電和
清潔能源的商業模式將被改造,這使得所有用能單位的成本考量、經營管理、現金流計算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其次,綠色金融的風險政策制定、業務審批、綠色標識認定、
碳減排測算等全流程業務的開展,需要借助風險條線的專業支持;再次,開展綠色金融,除了通過行業銀行統籌覆蓋能源生產和消費領域的對公信貸之外,還需要和負責綠色消費的零售條線、負責投債發債的資產負債及投行同業部門、負責產品創新推動的投行及交易銀行等部門的高效聯動。
“去年五月份我們成立的時候,有分行行長問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組織在哪里’。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涉及總行各個部門的一大堆聯動。綠色認定、壓測、對外披露、厘清綠色和環境概念、跟交易銀行部門和投行部門的組合拳。”朱育強告訴記者。
一把手的認知對組織的確立起決定性作用。在平安銀行之前,興業銀行較早成立了綠色金融一級專營部門,其他以一級部門專營
案例鮮見。有些銀行由公司金融部和風險部跨部門成立專項組,有些是在公司金融部下設二級部門,有些只是在對公部門內成立了一個非專營團隊。
“不是指標而是產業”, 在謝永林帶領的平安領導班子的邏輯里,綠色金融不僅僅是一個需要滿足的監管指標,而是一個契合長線發展的業務側重方向,而它必須以夠高的規格形態出現,才可以確保牽頭統籌如此復雜的工程。
胡蘿卜與大棒
“綠”色怎么認定?賽道怎么細分?在資本金并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怎么跟大行搶地盤?怎么最大化激發還是有做老項目思維慣性的分行的熱情?一級部門設立后,朱育強要解決的問題接踵而至。
目前國內外對于綠色經濟活動的界定存在多套標準,國內的綠色分類標準主要基于三套:
一是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于2019年聯合發布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該目錄明確了綠色產業的邊界,劃定為六大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升級以及綠色服務。
二是人民銀行等三部委于2021年聯合發布的《
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該標準首次統一了
綠色債券相關管理部門對于綠色項目的界定標準,采納了國際通行的“無重大損害原則”,將煤炭等化石能清潔利用等高碳排放項目不再納入支持范圍。
三是銀保監會2020年發布的《關于綠色融資統計制度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將綠色產業劃分為九個維度,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采用國際慣例或國際標準的境外項目、綠色貿易以及綠色消費業務。
眼下國內銀行對綠色產業的認定,基本原則就是參照上述三套原則。與大多數同業不同的是,因為平安銀行較早將綠色金融視為產業,所以其較早為綠色金融單獨設立了風險政策,在綠色金融業務審批層面設置綠色通道,并由風險條線對綠色業務認定進行把關、指導。“我們建立了總分行的兩級認定體系,分行風險條線先行認定后,會推送至總行綠金部的快速風險條線進行復核,判定是否全部滿足各項監管要求。同時,風險部門還要每個季度向監管部門報送綠色金融數據,監管以此進行排名。”朱育強告訴記者。
風險部門還深度介入了對綠色金融主賽道的框定。“我們業務跟風險一起經過無數輪頭腦風暴,最后確定了聚焦15個賽道,橫跨清潔能源、綠色環保、高碳轉型、綠色交通、
綠色建筑、綠色服務六個領域。”朱育強介紹。
分行至此接收到一個強烈的信號:在平安銀行,開展這15個領域的業務,總行會有“綠色通道”。各分行須基于所轄區域的產業環境、客戶基礎、同業競爭等因素,各自擇側重。
“我們發現基本上每個分行會重點關注3~4個產業。比如說杭州可能會比較關注核電、成都比較關注水電,因為每一家分行的區域資源稟賦是不一樣的。”朱育強說。更重要的是,面對五大行等競爭者,平安銀行在不同賽道里的打法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針對熱門賽道的核電及水電,平安銀行沒有選擇以純放貸款的方式與五大行正面硬剛,而是與集團旗下兄弟公司(如平安資管)配合推出針對個案的定制化融資組合;同時,平安銀行還依托科技部署對一些大型商業主體做產業鏈上下游融資布局,比如提供供應鏈貸款等。
擺在平安銀行面前還有一個難題是:在面對優質行業的央國企及民營龍頭時,平安銀行現有的
價格體系,很難與在資金成本和定價體系都更具優勢的國有大行競爭。“這個時候資負部門顯得尤其重要,需要給到綠色業務部門一定的騰挪空間。同時財務部門還需要設置一些激勵費用,鼓勵分行走出舒適區,比學趕超多做綠色項目。”朱育強對記者直言。平安銀行推出了專項激勵和專項考核,朱育強將其定義為“胡蘿卜加大棒”。
針對綠色貸款,平安銀行綠色金融部門申請了專項額度,以保證當綠色貸款跟其他較高收益的貸款進行PK時,能順利出賬。同時制定了一個“補至不虧”的原則,即有虧損才補貼。并且,低于內部轉移定價的業務,如果被認定為綠色信貸,今年獲得補貼的力度高于去年。
給予激勵的同時要加強考核。平安銀行綠色金融業務相關指標已經明確地拉到了分行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里面。基于全行平均占比,結合各分行實際情況,下了一個年末余額定值指標。
“胡蘿卜加大棒”的組合正在起好效果。平安銀行綠色金融的發展成績已被行業所認可。截至2021年9月,平安銀行已有近50%的對公業務團隊涉足綠色金融業務,超過三分之一的分行綠色金融業務規模較2021年初實現翻番。
敏捷協同的金融科技+綜合金融是張好牌
平安銀行正在將自己對綠色金融的理解和實踐經驗,以白皮書研討會等形式對外輸出。日前,平安銀行發布了《綠色金融助力高質量白皮書(2022)》,是聯合平安證券研究所及平安銀行各行業事業部一起撰寫的,這個例子本身就凸顯了平安集團一直引以為傲的綜合金融基因。
而背靠綜合金融,在平安團體綜合金融委員會的運作機制下,既能保證敏捷協同,也保證了平安綠金可以在面對大項目時游刃有余。“像水電、核電這種項目,我們肯定不能直接和五大行比拼價格。當然我們有政策支持,但到實際跟大行拼的時候,我們股份行不一定占優勢。我可以怎么辦?那就通過發揮金融科技和綜合金融的優勢,更好的滿足企業在綠色轉型發展中的各項需求。”朱育強告訴記者。金融科技可以切入供應鏈類的偏傳統融資業務,包括像智慧財司、智能資產池、衛星及物聯網等手段,它能產生數據資產;同時,還能通過復雜投融的產品創新模式,為大型央國企、民營龍頭上市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建設中提供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投行部門可以提供發債、并購等服務,還可以支持綠金與團金部門的聯動,做復雜投融業務。
他闡述了一個科技賦能的例子:分布式光伏電站有著較廣泛的應用場景,在占地、消納和銷售電價等方面有較大優勢。但同時,也存在電站分布較散,給貸后監測帶來不便的問題。平安銀行創新貸后管理方式,利用上有衛星、下有物聯網的金融科技優勢,通過星云物聯網優化了貸后管控,簡化授信審批流程快速批復落地了某戶用光伏龍頭企業14筆分布式光伏電站綠色授信支持,授信總額4.5億元,解決了分布式電站建設的融資需求。
平安銀行綠色金融還充分發揮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全牌照的業務優勢,與集團內部壽險、產險、養老險、理財子、資管、證券、信托、基金等多方協同合作,通過投行和復雜投融業務有效對接和支持重點企業綠色發展的融資需求。2021年,平安銀行綠色金融不僅為某大型水電央企白鶴灘電站建設提供了的29億元的項目貸款,還幫助其承銷15億元碳中和債券;還為某大型核電集團提供了12.2億元項目貸款,又同時聯合資管,增資20億元參與該集團風電引入戰投項目;此外,還聯合平安險資通過保債的方式,為西南某省屬水務集團提供了超50億元的項目建設資本金支持。
在平安高層的邏輯里,要想把綠色金融當成產業發展,總行事業部之間以及總行與集團子公司之間,必須要協同,而且是敏捷協同。
截至2021年9月底,平安銀行綠色金融業務余額932.7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5.8%;綠色信貸余額531.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4.3%。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度,平安銀行累計向 3 個項目發放碳減排貸款 2.13億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 3.54%, 帶動的年度碳減排量約為6.9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