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信息公開力度不足
多位業內人士同時指出,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試點與全國市場也有很多區別。而且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碳排放在一定程度上還會繼續增長,碳市場建設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
李瑾表示,受體量限制,試點的配額總量有限。由于涉及行業種類多,各行業減排成本各異,不同地區、不同交易主體之間差異較大。在不同交易規則下,各地還形成不同的交易模式。未來,全國碳市場的配額總量較大,需要形成統一管理和調配。“如何形成有效的
價格傳導機制,如何真正反映減排成本、激發減排潛力等,都值得思考。”
李瑾還稱,試點期間,部分行業引入線上和線下交易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線上多為小額交易,相對公開透明;占比較大的線下交易,卻仍以不公開的協議轉讓模式為主。“在碳市場發展初期、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協議轉讓可為企業大規模購買配額提供渠道。但同時,由于市場信息不夠公開透明,也造成不同主體之間的信息壁壘。信息獲取往往來自行業、企業的自行調研判斷,對市場交易模型及策略影響較大。”
對此,清華大學中國碳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段茂盛稱,在評估試點效果時發現,不是所有地區都公開減排信息,還有些只是數據簡單相加、存在缺陷。“例如,有人將試點運行前后的減排量直接對比,這是不科學的。除了
碳交易,各地還在推行節能、去產能等其他措施,如何判斷排放強度的下降全部歸因于碳市場?由于數據不明,很難進一步展開研究。未來在全國市場中,加大減排信息的公開力度至關重要。”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