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的有序減退是實現“雙碳”的關鍵
“雙碳”,即“碳達峰”和“碳中和”。中國要實現“碳達峰”,國內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現在需要發展,不能增加
碳排放,否則經濟增長就會受到制約。但是,“碳達峰”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標志,是自然或人為干預
碳排放而展現的排放軌跡的一個表征,最后還是要實現“碳中和”。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
會議所達成的《巴黎協定》第四條第一款提到“碳中和”,即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跟人為的溫室氣體的移除達到平衡。這種平衡表明了兩層涵義,一是凈的零排放,就是沒有額外排放;二是借用化學概念,酸堿中和以后生成鹽和水,沒有任何酸和堿性,從而使排放和移除達到平衡,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可望達到穩定。“碳中和”也可以表述為“碳中性”,即沒有額外的增加,也沒有額外減少,處于中性的地位。
學界對于溫室氣體的界定、統計和檢測上尚有相對不確定性或數據缺乏精準性。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國際社會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僅講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并未對溫室氣體給出明確的界定類別。1997年,《京都議定書》對溫室氣體的界定明確有6種溫室氣體,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大概占溫室氣體總量的80%左右;其他是甲烷,如煤礦的瓦斯煤層氣是甲烷,還包括沼氣,生物質腐敗生成的沼氣,也是甲烷,大概占17%;另外,還有氧化亞氮和含氟氣體,即空調用的氟利昂,還有發泡劑和滅火劑,大概占溫室氣體的2%~3%左右。2012年,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會議上,溫室氣體又增列了含氟氣體。因而,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等7種,其它溫室氣體占比僅有3%左右。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