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戰略方向與背后的風險
前面談了“雙碳”對中國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下面談一下“雙碳”的風險,以及如何通過雙碳目標催生新需求、新產業。
第一,在推進新產業、新需求,拉動新投資時,首先要明確減碳的戰略方向是什么。如果方向不對,那催生的新產業和投資越多,可能問題就越大。在碳中和上,有兩個可能的方向。一個方向是“高碳經濟+高中和”。也就是,還是基本沿襲現在的高碳排放經濟,但更多的寄希望于技術的突破。比如,在傳統工業化模式下通過
CCUS等技術突破去捕獲碳,最終實現碳中和。另外一個方向是“
低碳經濟+低中和”。也就是,從根本上轉變現在的高碳經濟,最后難以減掉的一小部分碳排放,才通過
CCUS和
碳匯等手段進行中和。如果未來整個世界經濟的主流發展方向是往
低碳經濟走的話,那些走“高碳經濟+高中和”方向的經濟體,雖然可能有高超的CCUS技術,其經濟結構卻會被鎖定在一個夕陽產業的路徑上。這個是“雙碳”要避免的戰略風險。
第二,我們在刺激新的投資需求時,必須對“雙碳”相關的風險有足夠的認識。簡單來說會有幾方面的風險。一是欲速則不達。能源轉型不只是簡單地填補能源總需求和新能源供給之間缺口的問題。如果新能源增長太快,傳統化石能源行業和基于化石能源的經濟體系(包括政府稅收、就業等)轉型跟不上會的話,就會帶來很大的風險。這就像“休克療法”的后果一樣。所以,中央提出要“先立后破”。二是新能源不穩定會帶來風險,要通過儲能技術突破、儲能商業模式、電網技術、電價改革、煤電和新能源配比等措施來解決。三是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全球分工的風險是靠市場機制(比如遵守企業間的契約),以及多邊貿易機制來解決。現在由于大國競爭,出現了“貿易戰”“卡脖子”, 過去有效的全球市場規則和國際貿易秩序,不時被以“公平貿易”“人權”“國家安全”等借口破壞,從而大大提高了國際分工的風險。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提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原因。四是能源消費總量問題。未來中國能源消費曲線怎么走,是很關鍵的問題。新能源的生產和使用,背后都有大量的資源消耗、生態環境問題。如果不改變過去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僅僅將化石能源替換成新能源,是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這是為什么即使今后新能源再廉價,也必須要嚴格控制總能源消費的原因。中國的總能源消費,不能走歐美的高消費路徑。五是從碳基的能源轉型到金屬密集的能源,對關鍵金屬礦物的需求會大幅飆升,由此帶來很多市場和地緣政治風險。六是“雙碳”會帶來大量資產的重新定價。比如“雙碳”目標出來以后,傳統汽車的市價就會下跌,新能源汽車大幅度上漲,這會帶來整個政府部門、企業和居民資產負債表的大幅度調整,里面就有隱含著大量風險,如此等等。
第三,如何理解新的投資需求。以汽車為例,燃油車轉到電動車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技術視角或“兩個替代”,即不是“用電動機替代內燃機,用自動駕駛替代司機”這么簡單的問題。它是對整個汽車概念進行重新定義,并衍生出一個新的產業生態體系。綠色證據和行動之間,是“雞生蛋、蛋生雞”的相互依賴關系。沒有行動就沒有綠色證據,沒有綠色證據就沒有行動。只要采取行動,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出來,背后會帶動產業鏈的變化、商業模式的變化,整個市場結構都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這是市場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更好地發揮作用,為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創造條件。比如出臺嚴格的環境規制、提供公共產品、新型基礎設施,等等。
總結
我們討論“雙碳”問題時,一定要明確“雙碳”目標是一個戰略目標,確實會有短期的亂像或各種各樣的問題。過去一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以后,從全國開始積極響應到不斷地試錯,不斷地糾偏,最后到中央出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等“1+N”政策體系,標志著整個“雙碳”工作經過摸索以后走向了正軌。現在最大的問題,仍然是解決認識問題,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