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標準經濟學理解“雙碳”問題
很不幸,現代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在往第一條道路上走。背后的原因,同經濟學的局限有關。目前標準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學,通常并不將環境問題納入分析框架,甚至不少經濟學家都不認為生態環境問題或不可持續問題是一個真問題,相信市場會自動解決不可持續問題。總之,標準經濟學更多的只是把生態環境作為一個應用領域,當作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或邊緣學科。實際上,標準經濟學很難用這種“經濟學帝國主義”的思維來解決環境問題。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從經濟環境危機出發,對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反思,包括價值理論和分析的視野。
宏觀經濟學基本不怎么考慮環境問題,更多的只是考慮如何不加區分地促進投資、促進消費、刺激出口等,以解決有效需求不足這個宏觀經濟學的天敵,同時小心翼翼地不引起通貨膨脹。現階段,宏觀經濟分析之所以這么關心“雙碳”問題,并不是因為宏觀經濟學突然開始關心環境問題,而是因為“雙碳”看起來好像要影響經濟增長這個宏觀經濟學的首要目標。
宏觀經濟學在上世紀30年代大危機中誕生時,就是試圖在不改變發展模式的條件下如何刺激有效需求,以使經濟走出危機。實際上,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早在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之初就已遭遇。比如,工業革命后生產力大幅提升,但農業社會人們養成了節儉的消費習慣,并且人們對物質消費也有生理限度。這樣的話,工業大生產就缺乏市場支撐,經濟就難以持續增長。在這種有效需求不足的條件下,就需要改變人與商品之間的關系,將過去“節儉的人們”變成“饑餓的消費動物”,以刺激經濟持續增長。消費主義就在這個背景下興起,成為現代經濟的基石。因此,大規模的社會心理和消費偏好的轉變,恰恰是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轉變的前提條件,而標準經濟學又是在偏好給定條件下進行經濟分析。這個早期階段,通過消費主義解決所謂有效需求不足,基本上靠的還是市場手段。
但是,大危機后凱恩斯主義的出現,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就不再只是靠市場手段,更是依靠政府力量的大規模干預。凱恩斯將需求不足歸結于三大心理定律。解決方法就是不斷地刺激投資和消費,靠政府的力量擴大有效需求。這就好比是,我們吃飽喝足以后,經濟發展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一條路是做更健康的運動和豐富的文化生活,另一條路是“吃胖吃病-治病減肥”這樣惡性循環。在我看來,凱恩斯的做法,更多的是將整個人類經濟帶入“吃胖減肥、吃病治病”這個惡性循環。我們可以看到,相當一部分所謂的現代經濟活動,本質上都是凱恩斯意義上的“挖溝填溝”活動。我們現在要轉型,實際是要從發展理念、發展內容上進行全面的轉型,不只是像過去1980年代就開始講的發展方式轉型,更多的是講所謂微笑曲線、技術進步或產業升級,而是要在全面新發展理念下進行轉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