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仍是壓艙石 能源結構短期內恐難有大改變
全景·卓識:2016-2020年,我國火電裝機量占電力總裝機量60%左右,而煤炭是火力發電核心燃料。您對我國的能源結構未來的發展有怎樣的判斷?
王丹:恐怕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煤電仍然也必須是壓艙石的作用。因為新能源的電力是不穩定的,哪怕現在有一些調節的系統,比如沒有跨期的碳交易,但仍然沒有辦法熨平新能源發電在時間上帶來的不確定性。現在我們希望把煤電的比例降下去,這一方面涉及到國家的能源利用效率問題,另一方面涉及到劇烈的能源轉型問題。
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企業愿不愿意用新能源。現在光伏的電力價格其實已經降下來了,和煤電幾乎是平價的水平,所以光伏是可以用的,但是目前占比非常小。另外,風電仍然很貴;核電在未來10年增產也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又要保證企業的電力供應,又要保證冬季的熱力供應,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平衡。
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周期上行的大背景下,如果周期持續很長時間的話,我是非常擔心在未來兩三年之內,中國的能源結構很難有大的改變。
因為目前新能源發電不僅成本較高,儲能技術也還沒有解決,所以儲能成本不但高,而且因為技術不成熟,儲能效率也是不高的。所以對于很多企業來說,他們更愿意跟電廠簽長期的合同來保證煤電供應。
我們必須要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要生產產品,尤其是一些高耗能產品,能源投入是必須的。所以能源投入不能降,如果降了的話,其實產出也在降。但是我國現在的經濟引擎很大一塊來自于出口,所以也必須要平衡工業生產部門與能源轉型兩者之間孰輕孰重的問題。因此,在我國的產業鏈結構能夠上升一個檔次之前,一方面必須要允許勞動密集型產業存在,另外一方面也必須允許高耗能的產業存在。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