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碳市場何去何從
目前,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全球目前一共有65個碳定價項目(包括
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覆蓋了全世界21.5%的溫室氣體排放。其中,中國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4%;歐盟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則覆蓋了3.1%。
相較于國際上成熟的碳市場,我國碳市場目前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現階段,完善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監管機制尤為重要。作為碳排放交易相關規章等的制定依據及綱領,去年3月30日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意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目前業內翹首以盼該條例的審議通過。
值得關注的是,《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曾指出,本條例施行后,不再建設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本條例施行前已經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應當逐步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在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上線、
碳交易實踐從區域試點轉向全國后,多個地方碳排放市場依然保持著相對較高的交易量。
一名長期跟蹤碳交易的金融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預計地方碳交易市場短期內依然會保持運行,不會因為全國統一碳排放權市場建設而迅速消失。
“畢竟地方碳交易也是牌照(生意),前期有著真金白銀的投入,地方層面不太會讓它們自然消亡。”上述人士稱。“可能因為不承擔全國碳市場任務,部分地方交易所反而在業務上可以放開手腳。例如,現在廣州交易所的綠色金融就做的不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僅有碳排放配額,品種豐富程度較地方碳交易所仍有差距。
談及地方碳交易所的未來前景,上述人士認為,地方碳市場可能不會終止全部交易業務。
“在電力等八大行業納入全國統一碳市場后,地方交易肯定是會停的。但是八大行業以外的領域,我覺得地方交易所未必沒有機會。”該人士認為,地方交易所未來可能走轉型路線,部分地方碳交易所可能轉為全國碳市場的服務機構,或者轉為綠色金融平臺。
賴曉明在2021年底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現有的碳交易試點也不會關閉,但隨著主要排放行業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地方試點市場的配額量會逐漸減少。
“地方試點市場也不會和全國市場完全融合,因為地方碳試點的覆蓋范圍和全國碳市場范圍不一樣,采用的標準體系也不一樣。”賴曉明稱。
賴曉明表示,國家發改委與上海、北京、天津、江蘇、福建、湖北、廣東、重慶、深圳等9個省市共同簽署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
交易系統建設和運維工作的合作原則協議。上海
環交所作為全國碳
交易系統和碳市場的運維管理機構,也在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的指導下抓緊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的組建工作,全國其他8個試點省市政府指定的出資機構也將入場。其中,既有原有的地方交易所,也有各地方政府指定的相關企業。目前,相關籌備工作仍在推進。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