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床效應在EU ETS第二和第三階段(2007~2020年)的表現
一個最典型的成員國例子是德國。2018年之前,由于歐盟碳市場在第二和第三發展階段遇到一些問題,導致配額結構性過剩和碳價長期低迷,所以一些歐洲國家出臺了減少化石燃料發電排放的補充政策,以彌補EU ETS的減排激勵不足。德國采取的具體措施有可再生能源的上網電價補貼和“褐煤安全儲備”。2008~2018年,德國將其可再生能源在全國電力消費中的份額從16%左右增加到38%。而根據德國聯邦環境署(UBA)的數據,2017 年,德國因可再生能源發電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1.35 億噸,高于 2005 年的 5600 萬噸。“褐煤安全儲備”則是德國政府在2016年推出的另一項減少發電行業碳排放的單邊措施,目標是到2020年,2.7吉瓦的褐煤電廠總產能將被封存,政府預計這一措施將減少1100~125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2005~2017年,來自德國的碳排放占EU ETS總量的26%,整體范圍內排放量下降了26%,而來自德國的部分較2005年減少了15%。很多
專家認為,這些成果更應歸因于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擴張和“褐煤安全儲備”機制,而非碳市場的作用。但是由于EU ETS在其第二和第三發展階段的表現低迷,政策疊加后的“水床效應”并不明顯。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