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35》全文
文章來源:未知碳交易網2024-01-04 11:41
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行動
加強氣候變化觀測網絡建設,強化監測預測預警和影響風險評估,提升氣候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能力。
1. 完善多圈層多領域的氣候變化觀測網絡。建設長島國家氣 候觀象臺,在黃河三角洲區域選址建設大氣本底觀測站,建成長 期、連續、立體的氣候變化綜合觀測系統,提升氣候系統多圈層 觀測能力。優化升級衛星雷達和地面氣象觀測站網,建立部門聯 動協調機制,統籌建設和完善溫室氣體、海洋、環境、農業、森 林、濕地、湖泊等觀測站網,健全觀測質量管理體系,構建“ 天空 地” 一體化多圈層多領域氣候變化綜合觀測網絡。完善數據共享機 制,建設多要素、長序列的氣候變化基礎數據集。構建大城市氣 候變化觀測網絡,提升城市氣候變化監測能力。到 2025 年,全省 建成站網規模適度布局合理、運行穩定、質量可靠的地面— 高空 —衛星觀測一體化的氣候變化綜合監測系統,面向氣候系統多圈 層的觀測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主要氣候變量觀測覆蓋。到 2035 年,構建起覆蓋多圈層多領域、高時空分辨率的“ 天空地” 一體化氣候變化綜合觀測網絡。(責任單位 :省氣象局牽頭 ,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局配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2.提升氣候變化監測預測預警水平。提升氣候變化監測分析 能力。完善氣候變化監測指標和技術方法,提高極端強降水、高 溫、干旱、臺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能力,加強對黃河三 角洲、近海海域、魯中山區、南四湖和東平湖等重點生態功能區 域的氣候變化動態監測,發布氣候變化監測公報。提高精準預報 預測能力。建立從綜合實況觀測、短時臨近、短中期、延伸期、 次季節到季節,海陸一體的無縫隙智能網格預報,空間分辨率達 到公里級、重點區域達到百米級,時間分辨率達到逐小時、重點 區域達到分鐘級。深化氣候變化對山東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產生 影響的機理認識,開展重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歸因分析,加強未 來 10— 15 年山東地區氣候變化與極端氣候事件預估能力。提升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預警能力。發展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 技術,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發 展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復合型災害預測預警技術,提高極端天氣 氣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 區 域洪澇、森林火險等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到 2025 年,災害性天氣 監測率達到 95%以上,重點區域預報空間分辨率達到百米級、時 間分辨率達到分鐘級,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 92%,強對流天氣預 警提前量超過 45 分鐘。氣象災害影響和風險預報預警體系基本建立。(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牽頭,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省海洋局配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3.提升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能力。加強氣候變化影響評 估基礎研究。開展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協同、氣候變化與高質量 發展、碳中和路線圖、氣候變化風險評估、適應氣候變化等重大 問題研究。建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數據庫,研究氣候變化背景下 暴雨洪澇、高溫、干旱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演變規律,研發氣 候變化影響評估和氣候承載力評估指標和技術體系,開展氣候變 化適應對策研究。加強氣候變化對重點區域和敏感領域的影響評 估。推進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開展面向糧食安全、能源、 水資源、生態環境、人體健康、重大工程、大城市、黃河三角洲 等重點領域和區域的定量化、動態化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加強重 大規劃、重點工程氣候可行性論證,增強氣候變化適應能力。到 2025 年,建成氣候變化基礎數據集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數據庫, 初步形成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定量化評估能力。到 2035 年,建成 較為健全的涵蓋重點區域和敏感領域的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 體系。(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牽頭,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 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省海洋局配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4.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立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 警及災害處置于一體的氣象災害風險管理體系,從源頭上化解氣 候安全風險,實現總體適應目標。健全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及時制修訂山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和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聯動機制,推動極端天氣約束性停工停 課等防災避險制度和氣象災害風險轉移制度。完善災害預報預警 信息發布體系,健全政府主導的氣象信息社會再傳播機制。強化 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加強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重大 風險早期識別、災害風險評估和綜合研判。完善多部門共用、多 災種綜合、多手段融合預警信息發布體系。拓寬信息發布渠道, 提高預警信息發布覆蓋率、時效性和精準度。強化災害風險防范 能力。強化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會商研判,加強城市、農村和重點 領域防災減災工程建設,提高氣候風險綜合防范水平。提高災害 風險處置能力。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響應機制,進一步優化災害應 急響應指揮模式,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縱橫聯 動、高效協同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統籌動員各方資源力量參與 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完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加強涉災部門之間 協同配合與應急聯動,強化涉災部門數據的匯聚共享應用。建立 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社會資源緊急征用補償政策和制度。 到 2025 年,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體制機制順暢高效,災害監測預報 預警與風險防范能力顯著提升,基層綜合減災能力普遍強化,應 急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防災減災救災法規政策逐步健全。到 2035 年,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走在全國前列。(責任單位:省應急廳 牽頭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 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廣電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大數據局、省糧食和儲備局、省海洋局、省畜牧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東監管局、省氣象局配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專欄 1 氣象領域適應氣候變化專項行動 |
氣候及氣候變化監測網建設。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備、業務規 范、流程科學、運行穩定可靠的大氣本底觀測、溫室氣體及碳監測站 網。到 2025 年,增強對基本氣候變量的觀測能力,強化溫室氣體觀測 能力,借助于長島國家氣候觀象臺和環渤海海陸氣象綜合觀測區國家 大氣本底站以及泰山高精度溫室氣體觀測站,實現我省關鍵氣候變量 觀測全覆蓋。到 2035 年,基于氣候觀測系統需求動態評估,持續優化 調整天氣、氣候觀測站網的結構、布局和功能,提升我省氣候變化及 其影響監測能力。
開展氣候可行性論證評估。2025 年,開展氣候變化對城市規劃、 重大工程、人體健康、農業生產等帶來的影響評估,開展氣候資源開 發和利用評估,評估的成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案中充分體現,為應對 氣候變化項目的安全性、適應性提出合理化建議和依據。2035 年,氣 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全面推進。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氣候變化監測評估與預估體系建設。建設適應需求、功能先進、 服務智能的氣候變化監測評估與預估體系。到 2025 年,建立多領域和 重點區域的氣候變化數據庫,開發分災種的月季尺度氣候災害定量化 預估技術,實現氣象災害影響和風險預報。到 2035 年,建立氣候變化 風險預警系統,實現面向重點行業和領域的氣候風險定量化評估與預 估。 |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