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服務保障“雙碳”目標的對策建議
1.以雙階理論為視角定義“碳排放權”的法律性質。碳排放權既蘊含了環境保護及碳排放管控的公法特征,也體現了意思自治及自由協商的私法內涵。在傳統“非公即私”的思維桎梏下,碳排放權的法律性質尚存在較大爭議,單純公法屬性觀抑或私法屬性觀均難以實現邏輯自洽。可以雙階理論為視角對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予以厘清:縱向上,將碳排放權在注冊登記之前界定為公法屬性,注冊登記后原則上視為私法屬性;橫向上,從制度價值、市場風險、規范體系等角度厘清公權力介入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正當性,彰顯碳排放權交易階段公私法之間的交織與衡平邏輯。
2.完善涉碳集中管轄體制機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務的意見》明確提出,構建有利于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案件歸口審理制度。環境司法專門化的實質是集中管轄,涉碳司法專門化是環境司法專門化的轉型升級。因此,建議在地域管轄方面,依托設立于上海和武漢的全國性碳排放權注冊登記交易市場而發生的民事、行政案件,由上海法院和武漢法院分別集中管轄。在級別管轄方面,依托設立于上海和武漢的全國性碳排放權注冊登記交易市場而發生的民事、行政案件,由中級法院一審,涉及地方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則由基層法院一審。此外,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探索開展武漢地區的涉碳案件集中管轄和涉
碳金融審判工作,出臺了《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關于為發展
碳金融產業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的意見》,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3.“雙碳”目標下應盡早發展我國涉外氣候變化訴訟。當前國際氣候談判受阻,部分國家迫切希望通過司法途徑實現其氣候政治目標,這是我國有必要發展涉外氣候變化訴訟的外源性因素,而國內“雙碳”目標的設定則為涉外氣候變化訴訟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我國參與涉外氣候變化訴訟的方式包括應訴、主動起訴和提交咨詢意見,其中,應訴的我國被告應充分運用程序性規則和實體性規則維護我國合法權益;主動起訴前應審慎選擇案件類型、被告性質、起訴方式和準據規則。為確保涉外氣候變化訴訟順利發展,我國應在理論研究、實踐積累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4.準確適用以購買碳匯的方式承擔生態修復責任。人民法院引導行為人通過購買碳匯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既實現了生態修復目標,又有助于實現“雙碳”目標,是能動司法理念在新時代環境司法中的生動體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森林資源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雖然規定了購買碳匯的適用條件,但其關于適用順序的規定還需進一步明確,適用范圍的規定也有討論空間。從適用順序來看,原地“補植復綠”、異地“補植復綠”的修復效果優于購買碳匯,因而二者的適用順序應優先于購買碳匯。從適用范圍來看,該解釋將購買碳匯的適用范圍限定于破壞森林資源類案件,可通過類推解釋的方法將其適用范圍擴張至其他存在碳匯損失的案件,但在不存在碳匯損失的案件中不宜適用購買碳匯。
5.完善以注冊登記機構為核心的涉碳司法執行體制機制。作為全國
碳市場核心金融基礎設施
平臺的全國碳排放注冊登記機構承擔著全國
碳市場的登記、交易結算等職能,為全國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提供碳排放配額分配、履約等綜合管理服務。注冊登記機構與司法機關之間能否協調聯動,對于保證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有著關鍵作用。一是要豐富執法手段,加大執法力度,增加聲譽罰和信用處罰,提高罰款標準。二是要完善司法執行中對企業全國碳市場關聯銀行賬戶的執行措施,審慎凍結企業配額,避免因為企業銀行賬戶被凍結導致不能履行清繳履約義務。三是要固定碳排放權司法執行措施和計量單位,明確司法執行碳排放配額為凍結,明確凍結的期限。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武漢大學聯合課題組,主持人:游勸榮 秦天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