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黨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和全面領導下,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持不懈、奮發有為地接續打造面向全球可持續未來的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和人類文明新形態,推動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發展,建設更加幸福的美好未來,并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更為宏闊的理論創新和實踐變革空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也大踏步進入新時代新發展階段。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習近平主席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在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這是中國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自覺行動和政策宣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面向生態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等長遠性和全球性嚴峻挑戰、在人類急切需要一場發展方式自我革命之際的責任擔當和莊嚴承諾。
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五方面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強調“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具有顯著的主體屬性、時空屬性、生產要素屬性和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為導向的低碳排放安全發展屬性,這不僅在理論上豐富了現代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也對現代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的密切對接及其知識體系變革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當前,國際國內學術文獻和研究報告對于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概念界定主要聚焦于五個維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第一,對碳達峰與碳中和狀態的物理量意義描述,也包括在行星閾值、地球(氣候區)系統穩定和人類活動的臨界要素(tipping elements)等宏觀、域觀和微觀相結合的不同時空尺度上對地球物理-化學過程及其系統級聯作用下各圈層碳循環流量(通量)動態平衡(失衡)狀態的評估測度。例如,把碳達峰視為溫室氣體(多數是指二氧化碳)排放由增轉降過渡階段的排放峰值平臺期,具有“多峰突起、波動下降”動態發展的典型特征;把碳中和視為溫室氣體人為排放源與人為吸收匯之間的平衡過程,或達到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穩定狀態。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第二,對碳達峰與碳中和狀態的經濟社會意義描述。例如,結合各國(地區)的發展階段與實際情況,通過實證研究揭示歐美等發達國家傳統意義上的碳達峰是一個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 “必然的、可期的”自然過程,中國等尚未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碳達峰與碳中和則是一個需要政策驅動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提高碳生產率是推動發展中國家碳排放盡早達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碳減排雙贏的根本途徑。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第三,對碳達峰與碳中和狀態的國際權益與國際經濟競爭-合作新格局塑造意義的描述。例如,把碳中和視為“人類世”世界圖景中一種必要且可行的“地質塑造行為”和地理因素、外交政策等作用下的一類重大技術變革與經濟變革行動,可對地緣政治產生影響。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第四,對碳達峰與碳中和進程中不斷實現的包容性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及其引致的關聯發展領域(特別是基礎產業、關鍵部門和支柱領域)的安全意義描述。例如,凈零碳排放同生態環境保護、能源資源安全等并不具有100%的內在一致性,需要統籌考慮碳排放、資源、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治理以實現協同增效。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五,對碳達峰與碳中和狀態的文明創造意義描述和對氣候資本主義的經濟批判。例如,認為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是揚棄與超越傳統工業文明發展模式的標志性事件,推動碳排放盡早達峰、積極應對以氣候變化為代表的全球生態危機,需要人類社會的形態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要超越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傳統意義上的工業文明發展范式,跳出綠色工業文明思維,克服西方碳減排政治的機會主義和“生態帝國主義”邏輯,積極有效應對全球經濟轉型中氣候資本主義的多重挑戰。
由此可見,碳達峰與碳中和是一個具有生態安全、技術進步、結構性改革、經濟效率、社會公平、文明激勵與制度變革等多維復合結構特征的現代化發展新興問題。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現代化發展過程的重大顯性特征方面,碳達峰是指特定國家或地區在實現現代化的特定時期內“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經歷平臺期后持續下降”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是實現碳中和的中間狀態和階段性經濟社會發展的顯性目標。碳中和是指特定國家(地區)在特定時期通過人為固碳增匯,主要通過陸海生態系統吸收,碳捕集與利用(CSU)技術、碳捕集與封存(CSS)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SUS)等技術-管理-工程的形式,抵消人類社會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碳排放量,實現凈零碳排放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在物理量的規定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形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碳中和=碳排放-碳匯≈0 (1)
碳中和=人為碳排放-(海陸碳匯+CCUS)≈0 (2)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在《京都議定書》強調的六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是具有最大增溫效應的代表性氣態成分。式(1)中,碳排放主要是指能源消費總量中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剩余排放,碳匯主要是指林業碳匯、碳捕獲與封存等生態系統治理和建設工程產生的固碳增匯量。式(2)中,人為碳排放主要包括化石燃料使用產生的排放與土地利用方式變化產生的排放,CCUS (carbon capture, utility, and storage)是指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方法進行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和工業化利用,海陸碳匯主要包括海洋吸收量、生態系統固碳量和其他地表過程固碳量,即努力實現人類活動產生的碳排放與人因工程和自然過程固碳增匯之間的長期動態平衡。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從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的質的規定性上看,作為全球生態安全和環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蘊含著人類對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的不懈追求,反映了人類對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積極探索。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推動碳達峰、實現碳中和的本質仍然是如何更好地順應當代世界現代化發展潮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聚焦新時代新發展格局構建、新動能培育、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新比較優勢塑造,在新的歷史方位上謀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三大變革,接續創造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通過綠色低碳循環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路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當前,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碳達峰與碳中和工作,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這些新的發展實際對人類思考解決傳統常規意義上工業文明發展模式帶來的矛盾,以及對能源、資源、氣候、生態安全等多重危機的交織疊加與挑戰進行戰略響應,提出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造的新要求。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碳達峰與實現碳中和并非是對傳統工業文明主導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修修補補,也不是綠色工業文明思維下單單“就碳論碳”的技術改進和邊際效率上的片面增量調整,而是一個既需要在開辟嶄新可持續發展之路和人類文明創造意義上完成對傳統(綠色)工業文明發展范式的超越,也更需要積極主動作為、下大氣力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形態向更高階段邁進,促進包括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在內的社會化大生產模式的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從而得以自主安全有效地在節約能源和資源、提質增效、減排降碳、擴綠增匯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之間系統漸進地形成穩定態自由活力與秩序的新型現代化發展過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在解讀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構建中國特色低碳發展理論的過程中,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不僅是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對低碳發展理論的深化和低碳發展戰略實踐范疇的拓展,也是生態文明建設這一主體性、時代性、原創性理論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基本方略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新話語表述和新概念標識提煉,彰顯了“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的當代中國主張,反映了21世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