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工作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綜合效益
主要體現在以下九個方面:
一是有力支撐了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2006-2019年,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4.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8.8%的增速,用較低的能耗支持了經濟中高速增長。我國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五”時期的1.25下降到“十一五”時期的0.59、“十二五”時期的0.48和“十三五”前四年的0.44,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耗的依賴程度逐步降低。“十五”后期,能源供不應求的局面得到全面緩解。
二是開辟了一條以能源節約為特征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道路。發達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能源消費增長速度一般要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即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大于1.0)。我國“十五”期間,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曾一度高達1.67,“十五”后三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連續上升14.2%。自2006年全面加強節能工作以來,雖然我國粗鋼產量從2005年的3.5億t增加到2019年的10億t,城鎮化率從2005年的43%提高到2019年的60.6%,但全國單位GDP能耗實現連續下降,走出了一條以高經濟增長、低能源增長為特征的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道路。
三是切實推動了重點行業裝備和管理現代化。通過持續推進淘汰落后、等量或減量置換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耗能重點行業裝備和管理現代化步伐明顯加速。2019年與2005年相比,電力行業300?MW以上火電機組占火電裝機容量比重由47%上升到81%,鋼鐵行業1000?m3以上大型高爐比重由21%上升到50%,建材行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量比重由39%上升到99%。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石油石化、電力熱力等重點行業培養了一批具備專業能源管理技能的高素質隊伍,企業管理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明顯提升。
四是顯著推動了節能科技創新和行業技術進步。從“十一五”時期開始,歷次五年節能規劃或重大政策都把“提高高耗能產業能源效率”作為努力目標,節能新技術、新設備得以加快推廣。鋼鐵行業大中型企業中,干熄焦技術普及率從2005年不足30%提高到2019年的92%以上;水泥行業中,低溫余熱回收發電技術從2005年開始起步提高到2019年的80%以上,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推廣率達99%,目前企業已研發示范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
五是大幅提高了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2005年到2018年期間,我國火電供電煤耗從370?gce/kWh降到308?gce/kWh,下降了16.8%;噸鋼可比能耗從732?kgce降到613?kgce,下降了16.3%;電解鋁交流電耗從14575?kWh/t降到13555?kWh/t,下降了7%;水泥綜合能耗從149?kgce/t降到132?kgce/t,下降了11.4%;乙烯綜合能耗從1073?kgce/t降到841?kgce/t,下降了21.6%;合成氨綜合能耗從1650?kgce/t降到1453?kgce/t,下降了11.9%。近幾年新建設的大型鋼鐵、石化項目,能效指標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六是有力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和資源安全的基石,對建設現代化國家而言,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同等重要。2006年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節能政策體系,為我國削減了22億tce的能源消費總量,相當于2020年少消耗17.8億t煤炭、2.9億t石油和2800億m3天然氣,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經濟安全、環境安全、氣候安全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七是有效促進了我國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轉變?;茉吹拇罅块_采和消費是我國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最主要來源,節約能源、少用化石能源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源頭治理手段。2006-2019年,我國通過節能降耗,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026萬t,氮氧化物排放1081萬t,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906萬t。堅持“源頭治理”和“末端治理”雙管齊下,使我國在鋼鐵、水泥產量翻一番多的條件下,打贏了藍天保衛戰,重現了碧水藍天。
八是有效遏制了溫室氣體排放過快增長?;茉聪M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最主要來源,遏制溫室氣體排放增長必須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耗。我國通過節能工作,相當于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45.8億t。在我國低碳城市、低碳園區、
低碳社區的建設中,節能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為這些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有效途徑。
九是更好滿足了廣大人民改善生活的需要。我國節能工作始終注重以人為本,在順應生活需求升級的同時,融入節能增效新理念、新技術、新裝備。截至2019年,我國已建成節能建筑198億m2,占城鎮既有建筑面積比例超過56%。2019年,我國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80萬輛,當年新增
新能源汽車120萬輛,均占全球一半以上。2019年,全國已累計建成120萬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構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網,為居民綠色出行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