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標準的碳足跡核算體系是汽車業出海面前的另一道關
除了對積分制的改革,能否擁有統一標準的碳足跡核算體系,是橫亙在國內汽車業出海面前的另一道關。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于2023年11月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若干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和碳標識實現國際互認。李書福呼吁,為應對歐美國家的碳貿易壁壘,汽車急需成為這50個產品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在《推動新能源汽車高速出海》的提案中,也提到相關部門推動汽車碳足跡核算標準、方法和數據的國際互認,特別是加強與歐盟的低碳發展合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打通碳排放相關阻礙,同時借鑒歐盟先進的碳足跡核算經驗,指導國內汽車碳足跡核算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薛濟萍也建議,為了擺脫在碳關稅上的被動狀態,應擴大國內碳交易行業覆蓋范圍,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完善碳交易市場法規制度,強化碳市場運行監管機制,夯實碳市場運行基礎,積極推動國內碳市場與歐盟“碳關稅”互認,把
碳稅留在國內,提升中國碳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建立統一的數字化
碳管理平臺是李書福的另一個建議。他指出,由于市場前景廣闊等因素,目前企業、咨詢機構等都在開發不同的數字化
碳管理平臺,行業內沒有統一的平臺管理標準及監督機制,市場上的產品魚龍混雜。
2023年,我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汽車出口量達到491萬輛,同比增長57.9%,出口對汽車總銷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從國內需求被過度透支的現狀出發,保住出口已成為維持汽車業穩定增長的關鍵。因此,今年全國兩會上,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都針對加強汽車出口體系建設、應對復雜國際貿易環境提出了建議。
“《辦法》執行中出現機制不夠靈活、市場供需調節能力不足、積分價格波動較大等問題。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亟需再次修改《辦法》。”去年7月,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在對雙積分辦法修改方案的政策解讀中如上表示。這意味著,政策制定層面的調整已經在推進中,而隨著今年以來汽車貿易壁壘的不斷升高,汽車碳排放管理與國際接軌的問題或將迎來真正的解決時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