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產品要出口歐洲,成本更高了
對國內來說,目前來看,盡管歐盟的水泥和鋼鐵產業從中國進口的比例并不大,這些產業主要進口地是俄羅斯和東歐。國內是全球最大的鋼鐵、鋁、水泥生產國,有研究指出,碳關稅機制實施之后,這些行業一旦尋求出口歐盟,額外的
碳稅成本分別將占到出口額的17%、20%、17%、31%。這并不是一個能被忽視的小數目。
此外,肉眼可見的是,在激進氣候目標的驅動下,歐洲的碳市場覆蓋行業還在快速擴增。
從這份草案來看,至少碳關稅已經有向下游行業擴展的趨勢,已經把塑料行業納入了考核。南開大學循環經濟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軍鋒向36氪表示,“如果再進一步擴展到機電、車輛這部分下游行業,對國內產業的影響是很大的”——2021年,機電產品占中國對歐盟出口總額的59%;2021年,中國汽車對歐洲的出口增速也達到了204%。
如果未來進一步擴展到下游行業,碳關稅生效之后,國內企業如果沒有做好全生命周期的
碳足跡跟蹤管理,將面臨貨物滯留,無法出口的風險;而就算做好了,也面臨很大的碳成本。
遠景動力執行董事趙衛軍此前算過一筆賬,“以一個100度、出口到歐洲的電池包為例,如果按照彼時100歐元的歐盟
碳價計算,制造階段的碳排放大概在5噸左右,出口面臨的潛在碳成本或許在500歐左右(折合人民幣3500元)”。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