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關稅”機制落地意味著全球正在形成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新國際貿易體系和產業競爭格局。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會倒逼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中國面臨的當務之急是掌握主動權——率先取得碳治理國的身份,并將自身訴求貫注于國際碳治理定價體系中,因勢利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歐盟設置碳邊境管理機制的背景
2021年3月10日,歐洲議會以144票支持、70票反對和181票棄權通過了提出建立“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的決議,2023年至2025年將作為
試點階段開始執行。這意味著從2023年起,如果一些與歐盟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不能遵守
碳排放相關規定,歐盟將對這些國家進口商品征收碳關稅。其要旨在于防止碳泄漏,即高排放的生產企業為了規避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減排壓力,將高
碳排放高污染的生產活動遷移至發達程度較低、碳排放政策相對寬松的國家或地區。
碳泄露不僅會影響全球氣候變化應對進程,還會對氣候政策更嚴格的國家和地區產生影響,對其就業和投資構成威脅。通過CBAM,歐盟不僅可以削弱進口產品的競爭力以達到扶持本土產業與就業的目的,還可以獲得新的稅源。據歐盟委員會測算,CBAM每年可以征稅50億—140億歐元,達成“名利雙收”的效果,實際上是在推動全球范圍內建立有利于歐盟的制度體系。
但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推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為目前CBAM只是歐盟單方面的想法,很難在國際多邊框架下得到所有成員即時的接納,已有多國表示反對。CBAM在實際推行中也存在一些難題,例如變動的
碳價如何計算、各個國家之間的減排程度如何具有可比性等,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對我國發展構成的挑戰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