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上,“森林與氣候領袖伙伴關系”行動啟動,表明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這一領域存在巨大潛能待挖掘、釋放。
森林是水庫、錢庫、碳庫,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森林認證是對森林資源經營、林產品加工制造開展的合規性認證,致力于推動林業領域實現
綠色生產,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實現“雙碳”,核心在于增加生態系統
碳匯能力以及降低來自生產和生活的
碳排放量。“雙碳”目標為森林認證發展提供方向引領,森林認證則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重要支撐。
森林認證對“雙碳”的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對森林資源經營體系進行認證,推動森林數量和質量雙增長,特別是促進單位蓄積量這一關鍵質量目標提升,促進實現“雙碳”目標中的森林生態系統固碳增匯能力目標。
其二,對林產品產銷鏈監管體系進行認證,確保使用的木材、竹材等原料來自于可持續經營的森林,加工制造活動符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求,生產供應綠色林產品,符合“雙碳”對于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目標。
其三,為市場提供認證產品,豐富綠色產品種類、營造綠色消費氛圍,為綠色生活方式形成提供支撐。森林認證標識采用綠色的樹葉或樹形作為主要圖案,認證產品張貼或印制森林認證標識,容易被消費者辨別,成為推行綠色生活方式的有力工具。
我國國家森林認證體系(CFCC)2010年建成并開始運行,2014年與國際森林認證體系計劃(PEFC)實現互認,PEFC涵蓋我國所有林產品出口國家。由此,經CFCC認證的森林經營單位、林產品加工制造企業向其他國家出口林產品,將均被作為認證產品,這是國際林產品市場的“綠色通行證”,為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提供“綠色引擎”。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森林認證的制度體系日益完善,不但森林法中明確規定“林業經營者可以自愿申請森林認證”,還建成由5項國標、26項行標組成的技術標準體系,包括森林經營、產銷鏈認證,涵蓋竹林經營、非木質林產品經營、自然保護地森林康養和生態旅游等10余項活動。
但我國森林認證體系還不夠發達,發展動能不足。迄今,全國通過CFCC認證的森林不足全國森林的百分之三;通過CFCC產銷鏈監管認證的企業數量、經認可的CFCC認證機構、審核員也有限。究其原因,是森林認證體系的供需互促協同發展機制尚未形成。就需求側而言,知道森林認證的消費者少,能主動購買認證產品的更少,使得不少認證產品難以通過“生態溢價”售出。不少企業因此無意愿參與認證、提供認證產品,供給側發展乏力,使認證服務體系難以快速發展。
解決好森林認證體系面臨的系統性問題具有迫切性、重要性,對此,可從加強宣傳、完善機制和能力建設等多方面綜合施策。應加強社會宣傳,引導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模式,增強需求側驅動力。完善監督和激勵機制,引導森林經營單位和林產品加工企業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建立森林認證產品的精準供需通路,建成認證產品“生態溢價”實現路徑,增強供給側驅動力。加強行業能力建設,利用好涉林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
專家學者資源,拓展審核員隊伍,支持認可機構提質擴面,提高市場推廣能力,提升認證服務水平,增強行業驅動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