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我國已構建碳達峰
碳中和“1+N”政策體系,對碳達峰、
碳中和實施路徑進行了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2021 年10 月24 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簡稱《工作意見》)。作為頂層設計文件中的“1”,意見提出了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主要目標和工作方向。隨后國務院印發《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對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作了具體部署。圍繞《工作意見》和《行動方案》提出的總體部署、碳中和路徑、配套支持機制,我國逐步構建起碳中和的“N”政策體系。2021 年至今,各部委已陸續出臺社會經濟、能源、電力、節能、工業、城鄉建設和交通等政策措施,形成了覆蓋“十四五”及中長期的“雙碳”政策體系。在重點行業方面,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出臺了低碳轉型方案。在保障措施方面,強化科技支撐、能源保障、
碳匯能力、財政金融
價格政策、標準計量體系、人才培養、督察考核等保障。各地方政府也發布了“雙碳”實施意見、方案或規劃,圍繞構建
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和消費體系,提出2025 年和2035 年的相關目標和要求。
近年來我國二氧化
碳排放量較為穩定,其中制造業、電力、蒸汽和熱水業
碳排放量較高。2022 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105.50 億噸,在全球占比為30.7%。2005 年至2016 年,我國碳排放增速呈波動下降態勢,2017年以來中樞又有所上移。但整體來說,伴隨著我國經濟潛在增速下移以及經濟結構調整效果顯現,近年來二氧化碳排放量較為穩定。分部門看,我國制造業、電力、蒸汽和熱水業碳排放量較高。根據CEADs 公布的數據,2019年我國主要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為:電力、蒸汽和熱水業(46.42 億噸)、制造業(35.05 億噸)、運輸、倉儲、郵電服務業(7.32 億噸)、采礦業(1.22 億噸)、農林牧漁業(0.91 億噸)、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服務業(0.68億噸)。其中,制造業、采礦業最近幾年碳排放量占比已經出現下降,但電力,蒸汽和熱水生產供應業和交通運輸業碳排放量仍在升高。
我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護航綠色發展。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綠色貸款、
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
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2015 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提出“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總體目標。2016 年8 月,中國人民銀行牽頭七部委共同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開啟了綠色金融體系元年。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積極發展綠色金融。2022 年4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行業標準:
碳金融產品》頒布,規定了碳金融產品分類和碳金融產品實施要求。
我國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規模穩步上升。根據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報告,2021 年,我國綠色信貸規模明顯擴大,截止2021 年年末,綠色信貸余額達到15.90 萬億元,增速由2020 年的16.9%擴大到33.0%。截至2023 年二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達27.05 萬億元,同比增長38.4%。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
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9.60 萬億元和8.44 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7%。自2021 年一季度起,我國綠色貸款余額同比增速波動上行,持續維持在20%以上。穩步前進的綠色金融進程將有力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助力綠色產業成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債券發行量迅猛增長。根據萬得綠色債券模塊統計,2022 年我國綠色債券合計發行828 只,發行規模達到1.20 萬億元,發行規模較上年增長47.1%。2023 年1-8 月我國合計發行綠色債券569 只,發行規模8301 億元。
2022 年至2023 年8 月,我國轉型債券合計發行46 只,發行規模375.88 億元,其中低碳轉型債券/低碳轉型掛鉤債券合計發行324.58 億元,占比86.4%。
低碳轉型類債券發行人主要為高耗能的棕色行業,包括電力、建筑與工程、石油、天然氣與供消費用燃料、鋼鐵、建材、基礎化工等。
資本市場充分發揮直接融資功能,支持碳減排領域企業發展,助力經濟發展體系綠色低碳可循環。A 股上市公司中,碳中和概念股主要分布在電力及公用事業、電力設備及
新能源、電氣、基礎化工、汽車等領域。近年來,環保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長。截止2023 年8 月31 日,按證監會行業分類,A 股共有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上市公司80 家,合計首發募資凈額460.91億元。其中,僅2020 年就有14 家登陸A 股,IPO 募集資金凈額合計109.82億元。2021 年至2023 年上市規模減少,但募集資金凈額大致穩定在50 億元。
我國
碳市場建設穩步有序推進。全國
碳市場于2021 年7 月16 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截至2023 年8 月31 日,全國碳市場
碳配額(CEA)累計成交2.54 億噸,累計成交額119.03 億元。由于各行業碳排放配額核算方式不同,初期僅將電力行業納入交易。中國生態環境部表示,下一步將擴大碳市場的覆蓋范圍,逐步納入更多的高排放行業,逐步豐富交易品種、交易方式和交易主體,提升市場的活躍度。2023 年5 月,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專項研究正式啟動。2023 年8 月22 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廣東省
碳交易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 年)》,這是國內第一個提出“
碳交易支持雙碳”的政策。
風險提示: 受經濟下滑等因素影響,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進度落后于目前規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