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全球范圍內對于共同應對威脅全球人類生存的氣候變化風險、
碳排放以及生物多樣性等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為解決上述問題,推動全球經濟向
綠色可持續發展,急需大量資金支持。金融在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持續金融發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布了最新的《前沿報告》。《前沿報告》提出了城市噪音污染、野火和物候變化這三大重點問題,凸顯出解決氣候變化、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這三大全球性危機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前沿報告》指出,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野火頻發,更炎熱的氣溫、更干燥的氣候條件以及更頻繁的干旱都是重要影響因素。而極端野火天氣預計將變得愈發頻繁和強烈,持續時間也更長,甚至會波及以前未受火災影響的地區。
更重要的是,野火對人類健康的長期影響已經遠超撲滅野火、撤離或遭受財產損失的影響。野火產生的煙霧和顆粒物對居住在順風方向的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影響,有時甚至波及距離源頭數千公里以外的社區,且野火對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婦女、
兒童、老人和窮人的影響更甚。此外,野火會產生黑碳和其他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會污染水源、加速冰川融化、導致山體滑坡和海洋中藻類的大規模繁殖,并導致熱帶雨林從“
碳匯”變“
碳源”。
另外,當物種改變自身的生命節律,以適應因氣候變化而改變的環境條件時,就會發生物候變化。而物候變化越來越受到氣候變化的干擾,使植物和動物違背了原本的自然節律并導致不匹配現象的發生。《前沿報告》指出:“維持適當的棲息地和生態連通性、加強生物多樣性的完整性、圍繞著候鳥的遷徙路線沿途協調國際努力、維持物種內的遺傳變異性并加強種群的復原力是我們亟待實現的目標。最重要的是,需通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來限制全球的變暖速度。”
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今年1月底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氣候變化有所惡化,而全球要在2050年前過渡到碳凈零排放,目前將需要每年增加3.5萬億美元的支出。
在此情況下,金融在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持續金融發展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據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及國際金融協會(IIF)聯合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債券:重建更美好未來》 (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到2025年,全球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債券發行規模可達每年4.5萬億美元。ESG債券主要包括
綠色債券、轉型債券、社會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以及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不同類型債券的融資目標存在一定的差別,但總體而言,均以推動全球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的。
具體而言,綠色債券約占全球ESG債券市場的55%。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擴大,總規模超過1.1萬億美元。此外,可持續發展債券約占新興市場ESG債券的12%。
報告指出,以往ESG投資主要集中在股市。而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全球每年需要約4萬億美元的資金,因此,債券投資者將需要提供更多資金。具體到新興市場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報告預計,ESG債券在新興市場的發行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每年500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3600億美元。
“據估計,2020年流入發展中國家的氣候相關投資總額為820億美元,在流入這些國家的跨境資本總額中所占的比例不足8%。ESG債券的發展可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熟健全的可持續債券市場,能夠為新興主權國家和企業提供所需的資金。”報告指出。
而為推動全球可持續金融市場的發展,近年來,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也陸續推出了相關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指引。2021年4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對綠色項目界定標準以及綠色債券發行管理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優化和升級。其中,《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不再將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利用項目納入綠色債券支持范圍,更好地與國際主流標準接軌。
另外,根據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的整理分析,近年來,歐盟以及英國等經濟體也陸續出臺和修訂了有關可持續金融的政策文件。歐盟已在2021年發布了更新的可持續金融戰略。與此同時,歐洲財務報告咨詢組(EFRAG)也已經開始起草關于氣候的歐盟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ESRS)。另外,在2021年,英國政府發布了《綠色金融:可持續投資路線圖》,而該路線圖第一階段的重點是提升金融決策者接收信息的質量,并將在2022年就路線圖實施進行磋商。而在2022年,英國政府或將就綠色分類法的環境目標“減緩氣候變化”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英國技術篩選標準草案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