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生態環境部召開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表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已經順利完成各個環節工作,規劃文本正在按程序向社會公開。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正向社會發布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今后五年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項頂層設計,被列為國家級的重點專項規劃。自“五五”以來,我國已經連續編制實施了9個生態環保五年綜合規劃,對統領和指導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揮了綱舉目張的重要作用。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生態環境部從2019年2月牽頭啟動了第10個生態環保五年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目前‘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在按程序向社會發布。”孫守亮說。
孫守亮介紹,規劃在許多方面有新突破、新拓展、新提升,繪就了“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的路線圖、施工圖,特點可以概括為“5個堅持、6個突出”。
“5個堅持”是規劃編制的基本遵循:
一是堅持新發展理念,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堅持以減污降碳為總抓手,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三是堅持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四是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完善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制度體系,推出一批制度成果。五是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動重點領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6個突出”是指亮點和創新,突出6個方面:
一是突出系統觀念。在重點任務部署上,更加注重生態系統各要素的系統考慮、整體推進,突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統籌地上和地下、陸地和海洋、城市和農村。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三類問題,既要基本解決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如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又要有效遏制住趨勢性苗頭性問題,如控制臭氧污染、新污染物污染;還要加快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如噪聲污染、餐飲油煙、惡臭異味等問題。
三是突出協同增效。注重各項政策措施關聯性和耦合性,重點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各要素協同治理、區域協同防治等方面下大力氣。以“協同”的手段達到“增效”的效果。
四是突出
綠色引領。將推動
綠色低碳發展作為一項實實在在的重點任務,明確環保納入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舉措,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調整與綠色升級,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綠色增長點。
五是突出底線思維。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把人民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嚴守生態環境底線,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六是突出激勵示范。一方面,強調發揮市場機制激勵作用,創新經濟政策和工具,推動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另一方面,通過選典型、樹樣板、立標桿,發揮先進帶動作用,提出建成一批美麗海灣、美麗河湖和“無廢城市”等典型樣板。
孫守亮表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思路,很好處理了“兩個關系”:“穩和進”的關系,強調穩中求進,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量和質”的關系,不單純追求“量的改變”,更注重“質的提升”,強調內涵發展,強調群眾獲得感,“要面子,更要里子;要顏值,更要品質”。
協同減污降碳,統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
“十四五”是我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關鍵5年,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如何協同好減污降碳,統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本質上是高碳能源結構和高能耗、高碳產業結構問題,污染物與二氧化
碳排放呈現顯著同根同源性。”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表示。
研究表明,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源中,幾乎所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源,50%左右的揮發性有機物和85%左右的一次PM2.5(不含揚塵)排放源,都與二氧化碳排放源高度一致。
嚴剛表示,與一些發達國家基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后,再轉入強化碳排放控制階段不同,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協同推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與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任務。
“這兩項重大任務,難度和挑戰都非常大,需要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推動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實現目標協同、區域協同、措施協同、政策協同和監管協同。”嚴剛說。
嚴剛表示,要從以下4個方面采取措施協同減污降碳:
一是強化源頭防控協同。切實發揮好降碳行動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源頭牽引作用,把實施結構調整和綠色升級作為減污降碳的根本途徑,加快形成有利于減污降碳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二是加強措施優化協同。基于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需求,優化全國降碳空間布局和措施路徑,加大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敏感地區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力度,在降碳同時實現更大環境改善。
三是加強環境治理協同。增強污染防治與碳排放治理的協調性。統籌水、氣、土、固廢和溫室氣體等多領域減排要求,優化治理目標、治理工藝和技術路線,強化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
四是推進政策創新協同。依托現有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一體推進減污降碳的管理制度、基礎能力和市場機制。比如,在環境影響評價中開展碳排放評價,通過這項措施嚴把新上項目碳排放關。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創新管理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加強推廣應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