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的各國政府11日通過了新的聯合國國際
碳市場標準,這是各國通過
碳信用交易實現其氣候目標的關鍵一步。在此前舉行的2024年第十五屆財新峰會上
北京綠色交易所副董事長、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針對全球
碳市場的相關情況發表了看法。
“國際社會正在從條到塊,從政府到市場,從供給到需求,從產業到金融,雖然緩慢但是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構建統一碳市場。”11月9日,北京綠色交易所副董事長、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梅德文在2024年第十五屆財新峰會上指出。
從國際視角來看,梅德文介紹,下周即將在阿塞拜疆巴庫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可能成為推動全球碳市場啟動的關鍵時刻。業界預期,基于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國際自愿碳市場有望在COP29落地,或者推后于明年在巴西召開的COP30落地啟動,這傳遞了碳市場國際化的重要信號。
另一重要信號來自于ICAO即國際民航組織推動建立的CORSIA即國際民航碳抵消與減排交易體系。梅德文介紹,按照ICAO計劃,該體系有較大概率在2027年強制推動,這是基于民航業建立的全球統一的類強制碳市場。因此,中國碳市場在不久的將來也將面臨國際化的大趨勢。
“雖然目前全球碳市場沒有國際化,但是因為氣候變化具有全球時空一致性或均一性的特點,即在世界任何地方排放二氧化碳對地球的影響都是一樣的。未來的全球氣候變化治理,可能需要逐步建立一個相對統一的國際碳市場。因此,《巴黎協定》強調實現全球整體減排即OMGE,要求各個國家都需要承擔一定的國家自主貢獻責任即NDC。”梅德文說道。
另外,碳市場強調市場化的機制設計。在梅德文看來,碳市場對于中國而言是一種兼具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包容性、分享式的制度設計。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最大的
碳排放國家,中國的投資與出口在經濟中占據較大比例,中國的基本國情是能源以煤為主、經濟以制造業為主、金融以銀行為主、社會以工農為主,內需相對不足。在此背景之下,從某種意義上說,
碳交易市場不僅僅是低成本、高效率地應對氣候變化,它對于中國的能源轉型、經濟轉型、金融轉型乃至社會轉型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從2021年7月開市至今,全國統一碳市場正式運行已逾三年,截至2023年底,中國碳市場兩個
履約期累計成交量達到4.4億噸,累計成交金額約249億元,成交
價格從2021年7月開市的48元/噸,到2023年底的80元/噸,再到2024年11月即目前穩定在100元/噸左右,這也許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信號。簡單總結中國碳市場,兩個
履約期完美收官,整體運行平穩有序,交易
價格穩中有升,活躍程度不斷完善,價格機制初步彰顯,客觀的說,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碳市場的表現難能可貴,值得充分肯定。
回顧中國碳市場的發展歷程,梅德文介紹,中國碳市場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5年至2012年,是
CDM即清潔發展機制階段,中國減排企業通過
CDM項目產生的核證減排量(CER)參與國際交易。第二階段是2013年到2021年,是區域碳交易
試點階段。第三階段從2021年起,進入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簡稱
CCER)正式啟動。梅德文認為,強制碳市場和自愿碳市場兩種制度機制各有側重,獨立運行,互補銜接,互聯互通,自愿碳市場可以有效降低強制碳市場控排企業的履約成本,并間接促進
節能減排、減污降碳、擴綠增長,以及倒逼能源結構調整。
“目前,自愿碳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1+1+4體系。”梅德文介紹,“1+1+4”是指一個管理辦法、一套
方法學工具、四項技術規范。一個管理辦法是2023年10月19日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一套
方法學工具目前包括四個方法學(造林
碳匯、并網光熱、并網海上風電、紅樹林營造)。
近期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節能兩個新方法學公布,目前共有6個方法學。“這其中減排量最大的是海上風電。截至今年10月,共有43個CCER項目掛網公示,其中37個項目已完成公示,每年減排量超過1000萬噸,這將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傊?,在市場化、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中國自愿碳市場將為建設更加有效、更具活力、更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碳市場,為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梅德文最后強調。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