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發展碳交易相關建議
值得指出的是,盡管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但依然還不活躍,對如何進一步推動碳交易市場發展,《清華金融評論》也刊發多篇文章建言獻策。
中證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丁一、李川在《清華金融評論》2023年第2期(總第111期)文章撰文提出,碳交易市場本質上是兼具現貨和金融功能的市場,不僅要提供現貨交易等基本功能,打通碳排放權登記、流轉和注銷等基礎環節,更要發揮金融功能,服務于碳相關實體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提升零碳轉型過程中相關產業要素配置效率和暢通要素循環。因此,我國零碳交易市場應從明確法律定位,完善市場結構和微觀機制,優化監管結構等方面進一步“建制度、補短板”。具體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健全法律法規。從國家立法層面角度加強碳交易相關的頂層制度設計,以法律形式明確碳排放的屬性。第二,豐富市場層次,完善微觀機制。推動金融機構介入碳相關產業鏈,為產業客戶提供碳相關的專業金融服務,促進金融在雙碳目標落實過程中服務實體經濟。第三,完善微觀機制,包括健全碳存儲機制,建立碳市場儲備調節機制。第四,優化監管結構。注重碳交易市場獨特的交易屬性與金融功能,協調行業監管和金融監管。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賈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研究院業務董事劉申燕在《清華金融評論》2023年第5期(總第114期)聯合撰文指出,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制度體系,要建立統一的監管規則和制度體系,構建明晰有效的監管協同機制;優化
碳金融市場機制體制建設,著眼全球碳市場競爭,加快全國碳市場與地方碳市場的一體化建設工作,加大
碳金融培育力度,有序推進多層次碳金融市場體系構建;持續擴大交易主體范圍,拓展多元化碳金融產品體系的有效途徑;實現有效風險評估與防控;以推進國際合作提升碳市場國際競爭水平支持全國碳市場提高國內國際碳定價能力,將全國碳市場基準價格納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上海價格”的范疇體系。
梅德文也建議,要運用信息化的技術,如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與云計算等,推動建立覆蓋全球的碳交易網絡,并擴寬交易渠道,我國碳交易所可基于
碳信用、碳積分等交易品種,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建立面向全球的碳交易
平臺。優化交易所治理結構,構建集約化、高效化、透明化的組織結構。持續提升交易所治理效能,深化股權多元化改革,通過推進股權多元化發展實現深化業務拓展。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