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催生“賣碳翁”
到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運行114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
什么是“碳交易市場”?我們先要了解什么是“碳排放”。在日常的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都會產生許多溫室氣體,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二氧化碳。這些溫室氣體排放增多,就會導致地球溫度升高,出現一系列環境問題,所以,必須要減少“碳排放”。
減少“碳排放”,要慢慢來,不能一下就停工停產,于是就給碳排放量定了個目標: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峰值,也就是“碳達峰”;到206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持平,也就是“碳中和”。
碳排放并不是嘴上說說而已,還可以換成真金白銀。
“雙碳”愿景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立,使得碳資產的價值日益顯著。對于企業而言,
碳減排將不再只是一種指標壓力,同時也是可以獲得豐厚回報的正資產。
“碳交易機制的出現,給企業帶來的利益也是顯而易見的。2011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開展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以廣州市重點電力生產企業廣州恒運為例,該公司在2014年被納入碳排放管理,當時由于
碳配額不足,企業購買了約1500萬元
碳配額履約。之后,通過一系列改造升級,廣州恒運完成了從‘買碳翁’向‘賣碳翁’角色的轉變。2020年,該企業通過出售碳資產獲利3000多萬元。”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戰略管理
專家韓光鶴告訴記者。
可以說,碳交易的出現,為企業開辟了一條新的“財路”,越來越多企業走上“賣碳”之路。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