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戰略,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體現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情懷。2021年是“
碳中和行動元年”,這一年來,衢州圍繞“雙碳”目標,充分發揮國家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的先發優勢,以“碳效論英雄”,在全國率先集齊工業、農業(林業)、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六大碳賬戶,構建出一套基于
碳排放的數據采集、核算、等級評價和場景應用體系。通過碳賬戶建設“小切口”,推動形成
綠色低碳發展的“大格局”,相關工作得到央行主要領導、省部領導的批示肯定,碳賬戶
碳金融成功入選我省數字化改革第二批“最佳應用”名單。
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六大領域建有碳賬戶2338078個,其中,工業企業2392家(1110家規上企業實現全覆蓋、小微企業1282家),能源企業97家,交通領域企業55家、建筑主體109家、農業主體845家,居民233.458萬個(占常住人口的90%以上)。“十四五”期間,我市碳排放強度有望下降19%左右。
浙江明旺乳業有限公司工務科長溫華走進公司,習慣性地打開企業的“碳賬戶”——衢州市碳賬戶管理服務系統,企業里的電、天然氣、蒸汽等碳排放數據一目了然。
對于溫華來說,碳賬戶已成為他管理企業能耗的最佳拍檔。在生產車間安裝著40多個能耗采集器,一旦哪天或者某個節點的能耗超過預期,碳賬戶系統就會發出預警提示。這讓他十分感慨,企業碳排放這筆“糊涂賬”,終于能算清了。“今年4月以來,我們通過碳賬戶,精準找到減排點,及時調整低效生產線,在實現23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的同時,減排了二氧化碳1655.7噸。”
這也是衢州建立碳賬戶的初衷。衢州作為重化工業占比較高的高碳產業地區,萬元GDP碳排放強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多。降碳對衢州來說,有著更強烈的緊迫性。2021年初,我市對傳統高耗能行業
試點安裝終端能耗采集設備,實時采集企業煤、電、蒸汽、天然氣等能源消耗數值。為讓數據更立體全面,我市還打破發改、經信、生態環境等部門的數據壁壘,不僅數據采集頻率從一年縮短至15分鐘,覆蓋面也擴大到1100多家規上企業。依托前端采集到的數據,基于國家發布的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我市邀請華北電力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了連續數月的攻關,構建了一整套包括數據采集、核算、等級評價和結果應用的評價體系。
去年11月20日,衢州在全國率先發布工業企業碳賬戶體系地方標準——《工業企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上月28日,浙江省金融學會批準發布《銀行個人碳賬戶管理規范》省級團體標準;上月30日,《能源生產企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建筑領域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道路運輸企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農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等4項衢州市地方標準也正式發布。至此,我市在建立碳賬戶的六大領域碳排放量的核算與評價都有據可依。
目前,我市已經形成工業
碳足跡核算、農業全生命周期
碳足跡核算、居民生活碳足跡核算與低碳行為引導等6大理論
方法學,分別對工業企業、農業種養殖大戶、能源企業、重點公共建筑等進行量化核算、評價貼標。
依托碳賬戶,我市還開發了“工業減碳貸”等38個低碳金融產品,企業憑借“碳征信報告”,可以享受最高為正常額度1.5倍提額系數的貸款和相關利率優惠。截至目前,碳賬戶貸款規模達74.4414億元,撬動企業投入減排減碳技改資金達30億元。
除此之外,我市積極籌建成立雙碳研究中心,第一期組建了碳循環、碳高值利用(
CCUS)、低碳優化、減碳裝備和零碳能源等5個專業技術團隊,為我市碳賬戶建設提供了科技與人才支撐。同時,我市積極推進“節能降碳一本賬”(能耗雙控)、交通碳達峰、碳普惠等多跨應用場景開發,不斷擴大提升碳賬戶改革在“雙碳”工作中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