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市場的特點
時代背景和行業特點決定了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的中國特色。縱觀國內外碳市場,其建設情況和運行模式均不盡相同。即使是較為成熟的歐盟碳市場,其運行機制也經歷了多次調整,并在不斷完善中;中國試點省市碳市場設計也是各具特點。中國碳市場的建設首先在發電行業開展,是由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所處的時代背景與電力行業的發展現狀來決定的。中國正處在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時期,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處于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時期,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處在能源電力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型的過程中,這一時代背景決定了全國碳市場的歷史定位和中國特色。
電力發展取得輝煌成就,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電力規模已為世界第一,同時,技術水平、能源效率、環保水平也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總體上由電力小國、弱國發展為電力大國、強國。截至2018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9億千瓦;1978~2018年,裝機容量增長33倍,裝機容量從2013年開始位列世界第一;2018年,人均裝機容量達1.36千瓦左右。全年全國發電量為6.99萬億千瓦時,中國發電量占全世界發電量約1/4,中國人均用電水平持續提高;1978~2018年,發電量增長27倍,全國發電量從2010年開始位列世界第一。解決了長期以來以電力短缺為主要特征的電力供需問題和14億人口大國的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創造了世界奇跡。然而,中國仍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城鎮化率水平低、發展需求大,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電力供需總量仍將持續增長。
發電行業不斷向清潔低碳方向轉變,碳市場規模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也是發電效率水平最高的碳市場
從電力結構看,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逐年提高,但煤電仍然是中國電力、電量的主體。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提高。截至2018年底,火電裝機容量114408萬千瓦,占比60.2%(其中燃煤發電100835萬千瓦,還有約1%的余熱、余氣、生物質能等非化石發電;煤電裝機占比從2010年66.9%下降到2018年53.0%);2018年,火電發電量49249億千瓦時,火電發電量占比從2011年82.5%下降到2018年70.4%。中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達到40.8%,發電量占比為30.9%。
火電機組結構持續優化。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比例由1995年的27.8%增長至2018年的80.1%,提高了52.3個百分點。熱電聯產機組的比例從2000年的13.3%提高到了2018年的43.6%。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根據中電聯統計分析,2018年,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為308克/千瓦時(凈效率為39.9%),火電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約841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19.4%;全部發電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約592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30.1%。從2007年開始,中國煤電發電的碳排放強度開始低于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英國等國家。以2005年的煤電碳排放水平為基準進行比較,2006~2018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7億噸,有效減緩了電力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其中,供電煤耗降低的貢獻率為44%,非化石能源發展貢獻率為54%。雖然煤電裝機比重、火電發電量比重繼續下降,但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煤電仍然是中國電力、電量的主體,中國電力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高碳結構體系。在初期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電力企業約1700家,涉及二氧化碳年排放約30億噸,將是世界最大的碳市場,且因中國燃煤發電機組平均運行年齡為12年左右,百萬千瓦機組平均運行年齡5年左右,碳鎖定效應明顯,以煤電為主的電源結構使電力行業碳排放總量仍將增長,電力碳排放控制任重道遠。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