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構建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
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撰文表示,當前我國能源體系已經呈現三個變化:一是從能源結構看,非化石能源加快成為供給增量主體。2023年新增能源生產總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40%,能源生產供應體系加速低碳化發展。二是從產業體系看,綠色低碳技術加快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我國新能源發電技術處在世界第一梯隊,為全球貢獻了70%以上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裝備。能源產業鏈綠色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三是從終端用能看,多元化供給消費體系加快形成。全面供應國六B標準車用汽油,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6%,全國建成充電基礎設施約860萬臺,達到2020年的5倍以上,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十四五”每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
同時,章建華指出,我國能源轉型進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能源需求超預期增長加大轉型壓力。“十四五”前3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量是“十三五”的1.8倍。二是消費側節能降碳亟待加強。我國能耗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十四五”單位GDP能耗降低指標進展滯后于預期,終端用能清潔替代難度加大。三是重大項目建設面臨諸多資源要素制約。集中連片新能源發展用地、用海空間不足,能源轉型政策合力亟待加強。
為此,章建華建議:一是筑牢安全降碳基礎。二是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給。三是推動消費側節能降碳。四是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在這樣的現狀下,要實現我國能源的轉型,就必須在安全供應、經濟高效、綠色低碳的“不可能三角”中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因此,近年來多地宣布要構建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體系,在謀求綠色方向的同時,守住能源安全的底線,把握經濟高效的基線,為能源變革找一條現實可行的路徑。
浙江財經大學金暄暄、黃鑫撰文指出:多能互補綜合能源供應體系以智能化能源生產、能源儲存、能源供應、能源消費和智慧化能源管理與服務為主線,向終端用戶提供綜合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追求橫向“電、熱、冷、氣、水”等多品種能源協同供應。在現實中,面向用戶電、熱、冷、氣等多種用能需求,可通過燃氣、冷熱、電三聯供,利用大型綜合能源基地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天然氣等資源組合優勢,推進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建設運行,解決棄風、棄光、棄水等問題,進而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