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月26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和司法部有關負責人介紹《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趙英民表示,《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的法規,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義。
趙英民表示,建設統一的全國
碳市場,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
綠色化、低碳化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等文件中,都對全國
碳市場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條例》重點就明確體制機制、規范交易活動、保障數據質量、懲處違法行為等諸多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為我國碳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開啟了我國碳市場的法治新局面。《條例》的出臺對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和推動全社會
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
趙英民介紹,中國的碳市場是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就是強制碳市場,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也就是自愿碳市場組成,強制和自愿兩個碳市場既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互補銜接、互聯互通,共同構成了全國碳市場體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選擇了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開市,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兩個
履約周期,第一個
履約周期是2019—2020年,第二個履約周期是2021—2022年。目前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了預期的建設目標,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趙英民表示,全國碳市場的健康運行,為雙碳目標實現推動全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測算,兩個履約周期,全國電力行業總體的減排成本降低了約350億元。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范圍的不斷擴大,碳排放資源在全國范圍內不同行業間的優化配置,將最終實現全國總的減排成本最小化。
對于目前存在的碳排放造假等問題,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長張要波在發布會上表示,碳排放數據的測驗檢測專業性強,離不開技術服務機構。目前存在的碳排放造假等問題,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涉及了技術服務機構。《條例》對于性質嚴重的違法行為,堅持重典治亂,加大懲處力度,有效防范遏制。
張要波介紹,《條例》對于接受委托編制年度排放報告以及對報告進行技術審核的技術服務機構,有篡改、偽造數據資料等弄虛作假行為的,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首先是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0萬元的,要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禁止從事相關業務。對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5年內禁止從事相關業務。
張要波說,為確保《條例》有效實施,《條例》在著力完善法律責任相關內容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著力增強針對性、實效性,有力有效地震懾違法行為。
趙英民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以本次《條例》出臺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條例》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大相關政策配套制度完善,保障市場健康平穩有序運行,嚴格依法管理規范操作,積極推進碳市場的建設,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