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碳交易是解決
碳排放問題的一種市場機制。本文系統總結了我國
碳交易試點的成效,結合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我國碳交易自2011 年開展
試點以來,已經歷5期
履約,目前控排主體行業覆蓋面較廣、
碳配額線上交易已達到一定規模,交易
價格趨于穩定,
履約率不斷提升,
碳減排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但碳交易試點也暴露出不少的問題,突出表現在
碳配額分配不夠合理、碳交易受到履約驅動、存在推遲履約和不履約現象,以及
碳市場信息不夠透明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國需要提升碳配額的有償分配比例,保證碳配額的稀缺性; 降低
碳市場的不確定性,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 建立處罰與激勵相結合的政策體系,并完善碳市場的MRV 機制。
氣候變化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早在1997 年12 月,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 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通過了《京都議定書》,把碳排放權交易( 下文簡稱碳交易) 作為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市場履約機制之一。[1]在此后掀起的
節能減排浪潮中,我國主動承擔起了碳減排的責任。2011 年10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七個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2]之后,《“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核證指南》等文件陸續發布,為碳交易市場的制度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7 年12 月19 日,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 發電行業) 》,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工作開始逐步推進。在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之際,歸納總結我國碳交易試點在實施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對建立和完善全國碳交易市場機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