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轉型:工業產品和生產過程瞄準“三化”目標
《計劃》要求,加快退出重點行業落后產能。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研究將污染物或溫室氣體排放明顯高出行業平均水平、能效和清潔生產水平低的工藝和裝備納入淘汰類和限制類名單。
“工業高質量碳達峰是建設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要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田智宇表示,工業既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也是低碳零碳技術、材料創新的重要載體和主要動力。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具備高速工業化向高質量工業化轉型的基礎條件。當前,我國工業既面臨碳邊境調節機制等短期挑戰,也面臨
碳中和的長期挑戰。
田智宇建議,先進企業、領先行業、發達地區有必要、有條件率先加快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大節能提效、電氣化和數字化轉型力度,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不斷培育鍛造新的綠色動能和競爭優勢。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所長王昊表示,新型工業化不僅是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體現,而且是對綠色低碳轉型的實踐。這一轉型需要圍繞“三化”目標:產品和生產過程的高端化、智能化與綠色化。這一轉型不僅能夠加強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位置,而且對滿足國家
節能減排的要求也至關重要。
面對國際綠色低碳要求,中國制造業遇到了挑戰,但也迎來了轉型的機遇。
新型工業化需要新的技術和模式,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應用。王昊強調,中國必須通過產業創新來推動綠色發展,這是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動力。通過技術和創新的引領,中國將實現更加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
“在碳排放強度控制基礎上,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要結合國家碳達峰實施方案及‘十四五’中期評估,科學設定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水平,科學制定‘十四五’后三年碳排放增量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表示,要研究設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總量控制目標及配額分配方案,做好碳排放 “雙控”與排放權交易制度的銜接;要研究制定差異化的地區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與管理模式,逐步確立“自上而下”的總量控制目標及地區責任分擔模式;要加快完善省市兩級行政區域碳排放年度核算方法和報告制度,實行重點單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制度;要加快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立法進程,建立以碳排放“雙控”為核心的制度與政策體系,確保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