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轉型升級是中國經濟由大變強的必然之路。廣發中證環保指數基金經理劉杰認為,發達國家環境保護的經驗表明,在宏觀經濟向下調整的過程中,環保投資力度反而會加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逐步形成良性互動。未來環保產業在中國經濟轉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在PPP模式的應用下,環保產業的發展將逐步提速,最終遵循發達國家的成長軌跡,占比將越來越高,中國環保產業未來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
環保是經濟轉型抓手
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這已是連續幾年中國GDP增速處于下降通道,轉型升級是經濟發展必然出路。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2年中國實現了9000美元的年人均收入目標。從國際經驗看,當一國的年人均收入達到11000美元左右的時候,往往就會伴隨著經濟換擋減速的出現,即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正處在這一時期。
近些年,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政府和社會也越來越重視環境污染問題,認識到環保和發展不是對立的,在經濟尋求質變的過程中,政府有望通過環保產業這個抓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十二五”期間,環境污染日益嚴峻,政府加大生態環境政策支持力度,出臺史上最嚴格的《新環保法》,明確“大氣十條”、“水十條”等環境監測指標和考核目標,參與模式從政府主導向市場化改革轉變,社會資本參與環境治理。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以15%至20%的速度增長,環保投資達3.4萬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了62%,占到GDP的3.5%。而在“十三五”期間,全國環保投入預計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
PPP模式應運而生
環保產業的資金需求量比較大,光是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保守估計全國范圍內就需要5萬億元的治理資金,再加上土壤治理,資金需要總量將超過10萬億。如此巨額的資金需求,光靠國家財政肯定無法解決。與此同時,地方政府負債率又比較高,在不增加地方債務的背景下,推進環保等民生項目的建設,開始積極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PPP模式應運而生。
相對于政府經營而言,PPP模式合理規范引入社會資本尤其是上市公司參與民生環保項目,有利于項目財務穩定性,有利于提高環保項目品質,有利于提升項目的生產效率和技術,長期可降低成本,走更為專業化道路,同時也可減輕財政負擔,轉而支持其他民生建設。對于具體項目而言,PPP在資金和合作模式的優勢,可讓項目的融資成本、融資效率和完工進度都能得到提高。
具體到環保領域而言,有助于我國早日恢復和提高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早日達到發達國家環境水平。在所有PPP項目中,環保產業是最大的受益方向。據長江證券統計:截至6月末,環保類入庫項目3144個,總投資額1.81萬億元,比3月末增加460個(1848億元)。從項目數來看,環保類項目中污水處理項目占比最大(740個,23%);從投資額來看,生態建設和環境占比最大,金額達到4918億,占比為27%。
總體而言,環保產業在中國經濟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在PPP模式的應用下,環保產業的發展將逐步提速,最終遵循發達國家的成長軌跡,占比將越來越高,中國環保產業未來具備了中長期投資價值。但環保產業涉及領域眾多且個股差異較大,普通投資者很難把握到個股投資機會,建議看好環保行業未來發展前景的投資者可以通過相關主題基金,分享環保行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