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非朝夕之功
很多食品企業強調,其碳中和成果得益于長年投入與積累,絕非一蹴而就。
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紀兵表示,農業生產活動中不可避免地會釋放溫室氣體,但如果能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固定到了土壤中。正因為如此,首批獲頒南京國環零碳農產品證書的5家企業,均有著15年以上的有機生產歷史。
作為國內首個推出“零碳牛奶”的企業,伊利自2010年起依照ISO14064標準及《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盤查碳排放,組建了專業團隊負責年度碳盤查,并提出
節能減排舉措。由國際權威檢驗認證機構頒發的碳中和核查聲明(PAS2060)證實,伊利已于2012年實現碳達峰。到2050年,其目標是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
伊利作為農業食品企業代表性
案例在2021年被寫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同期,中國圣牧(蒙牛控股)作為畜牧行業首家代表性企業,也一同被該報告收錄。
在中國農業、食品行業,圣牧的減碳故事不同尋常。據蒙牛集團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林笛介紹,13年前,圣牧高科團隊就開始在烏蘭布和沙漠打造沙漠有機循環產業鏈,截至2021年已投入75億元,“有機農業要盡可能少地使用農藥、化肥,對水資源、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這意味著有機環境下的土壤、植物具有很強的固碳能力。”
截至2021年,圣牧已將23萬畝沙漠改造成優良草場,累計種植9700萬棵沙生樹,“圣牧過去十年的固碳量相當于企業兩年的整體碳排放量,這種種樹治沙、農業固碳的模式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如今其單噸原奶碳排放強度已實現國內領先,相當于起步較早的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水平。”林笛說。
作為全球食品飲料巨頭,今年4月,達能位于武漢和邛崍的兩家脈動工廠率先在中國飲料行業實現碳中和。“我們做碳減排不是一個短期過程。”達能中國飲料工業副總裁游天富告訴新京報記者,達能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碳排放的追溯和計算工作,且將碳盤查覆蓋到產品全生命周期。“而邛崍和武漢工廠又在公司整體低碳運營的水平上,成功使用了本地清潔蒸汽,進而實現了100%清潔能源使用,使工廠碳排放進一步顯著降低,我們對這兩家工廠進行了2021年碳中和認證,這是我們十多年積累下來的成果。”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