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把目光聚焦在能源、汽車等高耗能產業時,很少有人將一株水稻、一包蔬菜、一盒牛奶與
碳減排、
碳中和聯系在一起。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指出,食品擺上餐桌前需經研發、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的層層環節,每個環節均會產生溫室氣體。養殖活動
碳排放量可占農業食品企業排放總量的60%以上,90%以上的食品制造商
碳排放主要來自原料、采購、包裝和物流等環節。這也意味著,一盒牛奶從牧場、工廠、貨架到擺上餐桌,再到最后的包裝廢棄利用,想要實現“零碳”目標并非易事。
從雀巢、達能、伊利、蒙牛、利樂、盒馬等國內外食品相關企業的實踐來看,碳中和通常是企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累積成果,背后需要大量的精力與財力投入。無論技術改造還是
碳足跡認證成本,都可能成為供應鏈伙伴開展
碳盤查和碳中和的障礙,最終影響食品企業對產品全生命周期
碳足跡的認定。
盡管困難重重,但在“雙碳”目標政策驅動下,食品企業已將減碳視為決勝未來的關鍵賽點。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