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不均衡影響全民“享綠”
創建森林城市是城市轉型發展的新方式。半月談記者在閩、皖、粵、湘等地采訪看到,各地積極推進“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的城市布局,群眾親近自然的渠道快速增加,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享受森林城市建設帶來的生態福利。但同時,一些地方也存在政府熱、民間冷,“硬件”快、“軟件”慢,區域發展不均衡等現象。
綠色元素走進百姓日常生活
各地通過森林城市創建,逐步拉近百姓和“綠色資源”的地理距離和心理距離,不僅百姓生活從“賞綠”升級成“享綠”,還進一步激發大眾“愛綠”“護綠”心理,綠色元素開始全面走進百姓日常生活。
城市和自然有機結合,部分地方“林城一體”目標初步實現。幾年前,福建省福州市的飛鳳山無人管理,長滿野生植物,山體周邊是老舊的居民樓和荒地。如今,記者在這里看到,飛鳳山開辟了繞山綠道,原來的荒地被改造為主題公園,每天吸引大量市民在此鍛煉或休閑。在福州市區內,已改造或正在規劃改造的山體達58座。
福州市園林中心總工程師林誠說,森林城市通過空中棧道、公園串聯等方式,盤活了城市及周邊大量閑置的自然資源,山水不再“只可遠觀”,而“可以進入”,一改過去“城就是城、林就是林”的城市綠化通病,市民們從“賞綠”變為“享綠”,開始真正享受生態文明。
居民業余生活逐漸向健康、綠色的生態休閑方式轉變。安徽省池州市舉辦了多屆全國綠色運動會,池州市杏花村每年還舉辦杏花節等活動,競走、插秧、親子游等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參與。
在福建省三明市,綠道建成后立即成為廣大市民的聚集地;許多單位申請利用綠道開展生態文明學習、野生動物保護、綠色馬拉松等各類活動。三明市市民莊麗說:“每到周末,原來的活動就是打牌、吃飯,現在會約親友們一起到綠道鍛煉。”
社會共建生態文明意識提高。湖南郴州市林業局總工程師李群偉告訴記者,“創森”期間,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和參與,不少企業和市民踴躍捐資植樹造林,有時候一次捐贈會的捐款數額就達上千萬元,“生態文明建設已深入人心”。
三個“不均衡”成“創森”短板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為了能夠盡快評上“國家森林城市”,在“創森”過程中更多注重完成紙面上的“硬標準”,造成三個不均衡現象。
一是政府和民間重視程度不均衡。一些地方在創建森林城市過程中存在“政府熱、民間冷”現象。比如,有關部門發起認種林地、共建森林等活動,民眾參與度卻很低;還有一些城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綠化,但民眾常有損毀標識牌、折枝、摘果等破壞行為。佛山市自然資源局高級工程師胡羨聰說,政府在積極實施增綠、提高森林質量的同時,宜通過多種形式倡導引領,把居民綠色生活方式的培育融入森林城市創建過程中。
二是“硬件”和“軟件”發展不均衡。森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但森林文化建設和宣傳較弱。一些城市綠道雖建得好看,但功能單一,錯失向公眾宣傳生態文明的良好機會,并且對古樹名木的重視和保護十分欠缺。福州市園林局原高級工程師徐煒說,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記憶、鄉愁的羈絆、文化的承載,保護古樹名木是保護生態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世界發展潮流。“但目前各地重視程度不足,在我們這一代損失了許多古樹名木。某些鄉村前幾年還有900多棵古樹,現在都看不到了,消亡速度之快令人惋惜。”
三是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均衡。“群眾追求綠色生活的需求是不分區域的。”胡羨聰說,一些城市綠色分布不均,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某一區,人口密度大的區域森林資源反而少,需求矛盾突出。漳州市林業局總工程師何水東說,在偏遠和貧困地區,由于鄉鎮財政弱、勞動力少等多種原因,森林城市建設相對落后,“貧富不均導致生態獲益不均”。
均衡發展:確保“全民共享綠色成果”
基層干群認為,森林城市建設是回應百姓期待、實現綠色小康的重要途徑,宜在當前實踐的基礎上穩妥推進,同時注意補齊短板、協調發展,促使“綠色”真正成為百姓生活和社會文化的內在屬性。
創建森林城市不僅要埋頭苦干,更要加強宣傳。可通過網絡投票、攝影展、詩詞書畫展等形式引導百姓成為森林城市的創建者。還可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智慧公園、數字公園,讓市民可以用手機等終端設備了解森林、熱愛森林。
注重“森林+文化”,把生態文明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森林城市建設。福建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莊晨輝說,“創森”過程中,可充分挖掘和融入當地歷史人文和竹、茶、花等森林文化,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義務植樹等為載體,充分發揮森林城市在文化傳承、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福建省漳州市在規劃綠道時,將古厝建成綠道的小驛站,形成“森林+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外出游子回來,看到古樹還在,古厝還在,就能留住鄉愁。”
重視森林資源的全域供給,縮小區域間享受森林資源的差距。胡羨聰說,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可對閑置地、邊角地等進行“見縫插綠”改造,創建小型綠化增量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