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標準更重要的是“同頻對話”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業界有關“建立ESG中國標準”的討論?
劉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各個省市縣鄉的發展水平處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優先級。中國有142家財富500強企業(2023年數據),中小微企業超過5200萬戶。從市井街坊的“小微企業”,到躋身世界500強的大型公司,對ESG議題的認知、規劃以及實踐各不相同。企業在中國境內的不同地域投資和運營時,貢獻當地可持續發展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基于此,當相關方提出建立一套統一的“ESG中國標準”時,首先要明晰的是這個標準適用于誰,為誰服務,誰最終受益。對于中國企業特別是在全球范圍內運營的企業來講,有時候過度強調獨有標準,難免會增加溝通的難度,容易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當今的世界,我們需要在不同中找到相同,而非強調我們的不同。趨向“求同”,不標榜“存異”更容易幫助企業減少國際地緣政治對其影響。
我認為比建立“ESG中國標準”更為緊迫的是如何更好支持和幫助中國企業在國際舞臺和全球化競爭中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利益相關方在“同一個頻道上”對話,深化對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從而掃清誤解、壁壘和沖突,為有效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打下基礎。
根據個人觀察,我認為有兩個方面很重要:
第一,更多的中國企業和企業管理者應當對中國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充分的自信。追溯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哲學與文化典籍,均有內涵與ESG議題相似乃至更為深刻的思想精髓,只是表述方法有所不同。“誠信經營”“義利并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古訓流傳至今,廣泛為人稱道。我觀察到一些中國企業家深諳并在領導企業時不斷實踐著《道德經》《商訓》等古籍中蘊含的經營哲學與傳統智慧。
中國企業在國際交往中可以分享這些智慧與見解,以及在管理運營中的應用。正如ESG作為一個“舶來品”在中國受到熱烈歡迎一樣,中國企業管理哲學與智慧如何吸引海外相關方的關注和研究,進而讓來自更多國家和不同背景的企業和企業家受益,是中國企業可以為世界作出的貢獻之一。
第二,中國對自身的定位之一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維護者和踐行者,擁護基于聯合國公約和國際法的國際規則。全球契約十項原則來源于國際公約和國際法,由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和支持,是ESG領域通行的國際標準。它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和各國相關方采納同一套話語體系同頻對話,從而避免各說各話,不易互認。
目前全球契約組織有24000多家企業成員,中國企業占比不到4%,尚未成比例地反映中國企業的全球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國企業更為有效地采納全球契約十項原則,利用好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這個平臺十分緊迫。在參與到聯合國提供的平臺的基礎上,如何有效把更多來自中國企業的實踐舉措納入“國際最佳實踐”數據庫中,是中國企業提升“全球ESG話語權”和幫助完善“全球ESG治理”的關鍵,聯合國是最佳平臺。
南方周末:高質量發展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在你看來,企業推進ESG實踐與追求高質量發展之間存在哪些聯系?
劉萌:高質量的發展一定是可持續的發展。企業推進ESG實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之一。
例如高質量發展強調了“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這和環境可持續發展高度相關。企業減少能源使用并提高能效,節約資源并再利用,為落實雙碳目標和巴黎氣候協定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
碳減排目標并嚴格實施既是推進ESG中環境領域的努力,也是貢獻高質量發展所蘊含的綠色發展的舉措。
高質量發展也聚焦鄉村振興,這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高度相關。企業在鄉村投資綠色和具包容性的基礎設施,創造就業機會,支持當地教育,賦能女性等方面采取行動,都是在為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企業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董事會的多樣平等與包容,完善杜絕腐敗和商業賄賂的制度,這些治理領域的舉措,也在為高質量發展作貢獻。中國是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締約國,我們注意到中國在規范企業商業行為、構建清廉的商業伙伴關系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還協同企業等各界發起了《廉潔絲綢之路
北京倡議》,助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國際營商環境。這些都是治理維度的重要舉措和進展。
在中國,企業助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就是在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早日實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