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印發《關于轉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工作。
ESG正在成為中國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風向標。資本市場上,ESG信息披露被稱為上市公司的“第二財報”。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有超過1700家上市公司單獨編制并發布了2022年ESG相關報告,較2022年的1112家ESG披露企業增加近600家。
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發揮了“領跑者”和“主力軍”的作用。
國資委此次印發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統一了央企上市公司發布的ESG報告框架,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國內企業ESG信息披露標準,有助于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更加全面評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價值,增強中國ESG體系話語權。
統一標準構建中國特色ESG評價體系
“隨著ESG理念在我國主流化發展,ESG信息披露的質量和水平成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準。”中央財經大學
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施懿宸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說。
在信息披露制度建設過程中,中國香港已要求上市公司強制披露ESG信息,中國內地正逐步形成上市公司ESG整合信息披露趨勢,監管部門出臺或完善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指引,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底,70.4%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發布2022年度獨立ESG報告。從報告質量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報告信披水平明顯優于同期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以中國海油(600938)為例,2023年,中國海油聯合集團內5家控股上市公司進行ESG報告集中發布,展示其在促進經濟增長、加強環境保護、推動社會進步三個維度的表現情況,并將“海外社會責任報告”獨立成篇。
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學東在2023年博鰲亞洲
論壇年會期間曾表示,438家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預計將于2023年實現ESG信息披露全覆蓋。
盡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整體表現較好,但目前國內尚未形成統一、權威的ESG信披標準,上市公司發布的ESG專項報告并不規范。
因此,2022年7月,國資委研究中心為落實國務院國資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關于2023年ESG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的要求,規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提升有關專項報告編制質量,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走在國內前列。
施懿宸表示,國資委此次發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將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編制ESG專項報告提供參考,有利于其高質量完成“全覆蓋”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市場定價功能引導資本服務實體經濟。
從資本市場看,國資委此時進一步規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在于,加快建立中國特色ESG評價體系。
ESG評級結果,是國內外投資機構衡量企業ESG績效的重要參考依據。目前國內尚未建成較為完善的ESG信息披露體系,以此來衡量企業信披的可比性、可靠性和可信度。由此,不少企業感到,國際主流評級體系的ESG價值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導致對中國企業的評價不夠客觀,投資機構難以依據評估結果對ESG風險和價值做出全面分析判斷。
在親歷了諸多海外ESG評價后,不少中國企業發現,有些國際ESG評級方法雖然起步較早,但在中國使用時難以結合中國國情,導致國內一些在ESG方面做了很多實事的企業,評價低于實際情況。因此,建立中國自己的ESG評價體系至關重要。
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國內ESG信息披露標準,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加快構建中國特色ESG評價體系已成為業內共識。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資委發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有助于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更加全面評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價值,增強中國ESG體系話語權。
規范指引強化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黨建披露
事實上,自2008年起,國資委便已開始著手推動央企ESG信息披露工作。
2008年,國資委發布《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制度,要求有條件的企業要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公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規劃和措施,完善社會責任溝通方式和對話機制,及時了解和回應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建議。
2016年,國資委發布《關于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總體要求和四個方面基本原則。
2022年3月,為切實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工作,經中央編委批準,國務院國資委成立“社會責任局”。
2022年5月,國資委制定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中對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探索建立健全ESG體系,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力爭到2023年相關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
施懿宸介紹,國資委此次發布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治理三大領域的重點工作和信息披露進行了規范和指引。
例如,環境方面,國資委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特別關注生物多樣性,希望引導企業加強關注生產運營過程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幫助企業充分了解自身的生產經營建設對生物多樣性施加的壓力范圍和嚴重程度,并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可能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負面影響。
社會方面,國資央企普遍具有實業屬性強、體量規模大、涉及行業廣、業務板塊多、利益相關方鏈條長的特征。國有企業拉動國民經濟發展及改善民生的責任,決定了其應重點突出科技創新、協調發展以及普惠性社會資源的協調配置。因此,國資委強化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繳納稅費、社區共建、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的工作及信息披露指標。
公司治理方面,國資委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涵蓋了上市公司在治理策略與組織架構、信息披露透明度、合規經營與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國資委還強化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對于黨建工作的信息披露。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新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黨建引領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其作為治理策略中的基礎披露項是非常必要的。”施懿宸說。
引領示范帶動民企ESG信息披露規范化
施懿宸指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統一了央企上市公司發布的ESG報告框架,實現了重點內容的有效披露,央企上市公司發布的ESG專項報告將實現橫向可對標、縱向可比較。后續在ESG信息披露頂層設計中可以參考《編制研究》在央企上市公司中的實施情況和反饋意見,制定統一的、強制性的企業ESG信息披露標準和規范要求,使我國開展制定統一規范的ESG信息披露標準路線更加清晰,最終助力我國ESG信息披露達到標準化、可量化的結果,以有效發揮ESG信息披露在助力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央企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時間較長,經驗較豐富,因此《編制研究》課題旨在以央企為代表率先進行標準的ESG信息披露實踐,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助力民企ESG信息披露工作規范化。
梳理企業披露的信息報告不難發現,目前資本市場上,主動披露ESG報告的以上市公司、大型企業為主,中小企業參與度不高;民企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
金融機構的研究數據表明,將ESG融入企業經營的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及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更具優勢。
目前金融機構積極為中小企業融資打開綠色通道,創設ESG表現掛鉤貸款,同時也對中小企業的環保信用提出要求,鼓勵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金融機構對ESG數據的要求更高,可通過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綠色投資等途徑引導大中小企業主動披露ESG信息,從而獲得更普惠、更精準、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需要注意的現象是,部分民企上市公司將ESG作為企業自身發展驅動力,但也存在ESG數據基礎薄弱、透明度相對較低、標準不一,對外披露的信息大于企業實際行動的問題。
例如,不少企業反映,當前ESG報告沒有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上市公司ESG報告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可比性、量化性欠缺。尤其對于溫室氣體排放量、企業具體執
行情況信息口徑不一、披露更少。定性信息居多,定量信息偏少。
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推進委員會副主任王元豐表示,目前,很多企業只是在編寫ESG報告、“講好ESG故事”層面做文章,實際上并未在治理機制上進行根本性變革。如果不真正把ESG化為企業自身發展的驅動力,企業很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