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惠市住建〔2024〕81號】關于印發惠州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來源:未知碳交易網2024-05-20 09:48

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惠州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關于印發惠州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惠市住建〔2024〕81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直各有關單位,中直駐惠、省直駐惠各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惠州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落實,切實做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如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請徑向市住房和城鄉住建局反映。
 
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惠州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
 
2024年5月15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惠州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廣東省、惠州市碳達峰行動,推進惠州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建標〔2022〕53號)、《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粵發〔2022〕2號)、《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廣東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建科〔2024〕13號)、《惠州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惠府〔2023〕40號)等文件,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工作要求,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穩步實施城市更新和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促進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提升綠色低碳發展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工作原則。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堅持科學合理的規劃節能減碳工作,強化頂層設計,加強過程監督,統籌推進建筑節能減碳工作。分類施策,因地制宜。堅持因地制宜制定碳達峰方案,區分城市、農村以及各類民用建筑,科學制定節能減碳目標,加快形成政策支持體系。創新引領,共促低碳。堅持思維創新、方法創新、技術創新引領城鄉建設方式轉型,完善技術供給體系,加快城鄉建設方式向低碳化發展。雙輪驅動,協同發展。堅持政府與市場共同推動碳達峰工作,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鼓勵市場機制的促進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協同推進各項工作。
(三)主要目標。2030年前,全市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法規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超低能耗建筑實現規模化推廣,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民用建筑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電力消耗占比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應用規模顯著提升;建筑品質和工程質量進一步提高,綠色建造方式廣泛推行;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綠色生活方式普遍形成;綠色低碳運行模式基本建成。
二、推進城市綠色低碳系統化建設
(四)優化城市結構和布局。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引領,深度融入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積極主動參與深圳都市圈建設。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按照國家、省有關指標要求合理確定組團面積和人口密度,推行功能復合、立體開發的低碳緊湊型城市空間形態。嚴格限制新建超高層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層住宅。嚴格審查超高層建筑,確保標準層平面利用率不低于80%。提倡分類處置既有建筑,制定“三舊”改造總體目標,完善配套設施,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建筑節能水平,避免大拆大建。(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局、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等依職責參與,以下工作均需各縣、區政府,大亞灣開發區、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參與,不再另行列出)
(五)推進綠色低碳社區建設。推廣功能復合的混合街區,倡導居住、商業、無污染產業等混合布局。建立社區步行和騎行網絡,推進社區綠道建設,串聯若干個居住社區,構建十五分鐘生活圈。持續推進社區充換電設施建設,探索近零碳社區建設。鼓勵智能家居和數字家庭建設,推廣綠色低碳家庭生活消費新理念,倡導清潔爐灶使用、低碳烹飪方式、健康飲食習慣等綠色低碳行為。(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能源和重點項目局、自然資源局等依職責參與)
(六)提高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基于先“大分流”再“小分流”的基本思路,逐步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統,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按照全焚燒零填埋,推進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加大全市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升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5%。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可滲透面積占比達45%。完善污水收集處理體系,持續實施管網混錯接改造、管網更新、破損修復改造等工程,提高污水管網運行效能,推進水務智慧化管理,到2030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8%以內。持續推進老化燃氣管道更新改造和住宅小區瓶裝液化石油氣改管道天然氣工作,切實用好惠州市智慧燃氣綜合管理平臺,推動提升燃氣安全監管智能化水平。加強城市照明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管理,持續推進城市照明監控系統科技智能化管理,控制過度亮化和光污染。推動城市碳匯建設,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品質,完善城市公園體系,推廣建筑屋頂綠化及立體綠化,提高鄉土和本地適生植物應用比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執法局、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市政園林事務中心等依職責參與)
(七)優化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建立以電力消費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費體系,提高建筑用能中清潔電力消費比例。推進建筑太陽能光伏一體化建設,在新建交通樞紐站、加油站、文體和商務中心、數據中心、工業園區(不包括大亞灣石化區)等開展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試點,鼓勵具有自有產權的城鄉居民在住宅建筑屋頂安裝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因地制宜推進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鼓勵使用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光伏系統、空氣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探索“光儲直柔”技術應用。引導居民生活熱水、炊事等用能行為向電氣化方向發展,積極推廣空氣源熱泵熱水器、高效電爐灶、高效電熱鍋爐等純電消耗設備,推動高效直流電器與設備應用。逐步對大型公共建筑進行電氣化改造,推廣建筑用能設備智能群控技術。加強與電網的銜接與協調,推動智能微電網、蓄冷、彈性負荷調節、虛擬電廠等技術應用,優先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主動參與電力需求側響應。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到達8%。到2030年,建筑用電占建筑能耗比例超過87%,新建公共建筑全電氣化比例達到30%。(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等依職責參與)
三、統籌縣城和鄉村綠色低碳發展
(八)提升縣城綠色低碳水平。構建布局緊湊、尺度宜人的縣城空間,結合自然環境條件,將低碳發展融入到縣城建設中,穩步推進惠東、博羅、龍門3個國家級縣城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合理控制縣城建成區人口密度、建設密度和強度,縣城建筑高度要與消防救援能力匹配,具體指標按照國家部委有關文件要求執行。推行“窄馬路、密路網、小街區”模式,探索以街區為單元統籌建設公共服務、商業服務、文化體育等設施,加強社區綠化、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公共活動空間場所建設,打造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里和諧的生活街區。(市自然資源局、發展改革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消防救援支隊等依職責參與)
(九)營造自然緊湊鄉村格局。持續推進美麗圩鎮建設,發揮出圩鎮聯城帶鄉的樞紐功能。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開展綠色低碳村莊建設,將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到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中。加強傳統村落調查,完成中國傳統村落的掛牌,開展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注重發揮傳統村落和傳統民居的歷史文化價值,鼓勵結合發展民宿、旅游等產業,進一步加強保護與活化利用。(市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等依職責參與)
(十)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推動農房綠色低碳設計建造,鼓勵新建農房參照《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廣東省農房建設綠色技術導則》進行建設。鼓勵就地取材和利用鄉土材料,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推廣使用綠色建材,鼓勵選用裝配式鋼結構等建造方式。推廣使用高能效照明、灶具等設施設備,提高農房能效水平。持續推進農房質量安全風貌提升和農房建設試點行動。到203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綠色農房,鼓勵建設星級綠色農房和零碳農房。(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等依職責參與)
(十一)推進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綜合考慮農村區位條件、地理氣候、地形地貌、經濟發展水平、村莊常住人口數量及分布、污水實際產生量、集中收集難易程度、排水去向、區域水環境質量改善需要和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等,因地制宜選擇資源化利用、納入城鎮污水管網/廠、相對集中式或集中式處理等治理模式或模式組合。(市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等依職責參與)
(十二)推動鄉村用能結構調整。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積極改造升級農村配電網,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引導農村不斷減少低質燃煤、秸稈、薪柴直接燃燒等傳統能源使用,積極推動太陽能、空氣能等清潔能源在農村供生活熱水、供電方面的應用,逐步提高生活熱水和炊事等電氣化水平。大力推動農村屋頂、院落空地等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促進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等依職責參與)
四、強化建筑節能減碳
(十三)全面提高新建建筑綠色低碳水平。積極推廣被動優先的綠色低碳設計理念,參照《惠州市綠色建筑設計指南》,將嶺南建筑的天然采光、自然通風降溫、遮陽隔熱的特點融入到建筑設計中,鼓勵項目建設全過程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設置供暖、空調系統的工業建筑嚴格執行《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嚴格執行《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全面落實《惠州市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2016-2035)》,推動星級綠色建筑發展,大型公共建筑和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分區落實發展任務,對于江北新城、金山湖地區、潼湖智慧生態城、東江沿岸、西枝江沿岸、羅浮山片區等重點區域,落實控規重點管控,全面實施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實現高星級綠色建筑集聚發展。確需建設的超高層建筑必須開展節能減排方案專家論證,按照綠色建筑三星級水平建設和運行。到2025年,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高星級綠色建筑比例達到45%;到2030年,高星級綠色建筑比例進一步提升,實現規模化發展。加強綠色建筑竣工驗收環節剛性把關,建設單位應按照省、市有關標準和指引開展竣工驗收,不符合標準要求的不得通過竣工驗收。推動嶺南特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建設,探索零碳建筑建設,政府投資項目優先按超低能耗建筑標準建設,2030年前,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本體節能率分別達到75%和78%。(市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局、市場監管局等依職責參與)
(十四)積極建設綠色低碳住宅。依據氣候條件,合理確定住宅朝向和窗墻比。推行通用開放、靈活可變的使用空間設計,減少改造或拆除造成的資源浪費。合理布局居住生活空間,鼓勵大開間、小進深,充分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風。大力推廣新建住宅全裝修交付使用,積極推廣標準化、集成化、模塊化裝修集成部件,推行整體衛浴和廚房等模塊化部品應用應用技術,實現部品部件可拆改、可循環利用。提升共用設施設備維修養護水平,加強住宅共用部位維護管理,提高智能化、精細化管理程度,延長住宅使用壽命。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對具備改造價值和條件的居住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等依職責參與)
(十五)統籌推動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強化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耗公示,完善公共建筑能耗監管體系,推行建筑能效測評制度。深入開展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逐步實施重點用能單位能耗限額管理,將大型公共建筑列入重點用能單位管理。配合省要求推動建筑領域進入碳交易市場。加強空調、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運行調適,提升建筑用能設備能效,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利用智慧物業服務等手段,實現物業管理服務的綠色低碳發展。到2030年,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和人均綜合能耗分別比2020年降低7%和8%。加強節能改造鑒定評估,結合能耗限額管理,推動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經濟模式,對超過能耗限額并具備改造價值和條件的既有公共建筑實施節能綠色化改造,改造部門滿足新建建筑標準要求。(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能源和重點項目局、生態環境局等依職責參與)
(十六)推廣綠色低碳建造方式。推動建筑信息模型(BIM)與裝配式建筑融合,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鋼結構建筑,支持模塊化建筑發展,到2030年底,裝配式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50%。加快“智慧工地”建設,推進BIM、5G、無人機等技術以及建筑機器人在施工現場的應用,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推行綠色施工,積極推廣節能型施工設備,監控重點設備耗能,對多臺同類設備實施群控管理。實施建筑材料數字化、精細化管理,到2030年施工現場建筑材料損耗率比2020年降低20%。統籌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建筑廢物集中處理、分級利用,到2030年,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300噸/萬平方米,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5%。開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推廣試點,逐步建立綠色建材發展長效機制。(市生態環境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執法局等依職責參與)
(十七)推廣適宜惠州氣候的低碳技術和產品。大力發展建筑遮陽、自然通風、反射隔熱、防潮除濕、高效制冷等低碳技術革新和應用。積極推動生活熱水、炊事等生活用能電氣化技術與設備的研發。科學推動產能儲能、智能化用能控制、建筑用能電氣化設備研發與技術應用。加強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審查和日常監管,淘汰低能效用能設備。(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管局、能源和重點項目局、氣象局等依職責參與)
五、保障措施
(十八)加強法規政策和要素保障。結合現有相關政策、制度和措施,圍繞惠州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目標,推動并完善城鄉建設領域相關法規、制度修訂。加強各級規劃文件銜接,確保目標、方向、政策等協調一致。將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相關內容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并根據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建設用地中明確綠色建筑等級要求。加強對城市體檢工作的監督指導。完善節能降碳計量體系,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等依職責參與)
(十九)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數字化治理能力。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監管,聯合燃氣、電力等能源供應部門,推動能源數據共享,建立數據監測分析系統平臺。推升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和場景應用水平,推廣數字化交付運營,持續深化惠州市“一網統管”工作體系和基礎平臺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推進數字建筑、數字孿生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城鄉建設數字化轉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能源和重點項目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惠州供電局等依職責參與)
(二十)完善財政金融服務支持政策。完善支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的相關財政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強化綠色金融支持,綜合利用貸款貼息、利率優惠、保費補助等激勵措施,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帶動金融資金投入。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理開放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市場,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建立建筑碳普惠激勵機制。(市財政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中國人民銀行惠州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惠州監管分局等依職責參與)
(二十一)開展綠色低碳試點應用。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和不同層次的低碳發展試點,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效應的近零碳/零碳示范建筑、社區。開展低碳建造、裝配式裝修、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鄉村分布式儲能、新能源并網等技術試點示范。(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局等依職責參與)
六、組織實施
(二十二)加強統籌協調。市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扎實做好城鄉建設領域低碳轉型發展工作。各縣、區參照市的工作模式,建立部門聯動協調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序推進。
(二十三)強化責任落地。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落實落細各項目標任務。碳達峰行動牽頭部門每年對各縣、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有關工作進展和重大問題及時向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能源和重點項目局報告。
(二十四)注重宣傳引導。建立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在綠色技術創新、綠色金融標準互認和應用、碳交易、碳標簽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拓寬碳達峰行動相關知識和政策的宣傳途徑,提高社會認知度,培養全民低碳理念。編寫綠色生活宣傳手冊,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對優秀項目、典型案例的宣傳力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4055651號-1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strong id="j0xlh"><bdo id="j0xlh"></bdo></strong>

<strong id="j0xlh"><i id="j0xlh"></i></strong>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河源市| 栖霞市| 简阳市| 顺平县| 烟台市| 普兰县| 宜兰市| 星子县| 阆中市| 吴旗县| 镇远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安陆市| 无极县| 电白县| 凌海市| 芒康县| 五河县| 和政县| 金坛市| 三穗县| 黄大仙区| 界首市| 盐城市| 张家港市| 萨嘎县| 工布江达县| 普兰店市| 伊金霍洛旗| 凤庆县| 龙南县| 宿州市| 斗六市| 罗江县| 和顺县| 栾川县| 甘肃省| 民乐县| 休宁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