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前大幅提升針對中國產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半導體等進口貨物的關稅,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的批評。不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言人批評這“會分裂全球經濟和供應鏈”,就連包括《華盛頓郵報》在內的多家美國媒體都在批評,認為加征關稅提高了使用
綠色能源裝置企業的成本,“在經濟和環保上都是失敗的”;美國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也說,“這(加征關稅)是
清潔能源計劃的重大挫折”。
這些擔憂既是深遠的,也是現實的。加征關稅是美國近年來推進的對華遏制政策的再次升級,會迫使其企業重構供應鏈、產業鏈,破壞全球正常的貿易秩序。對圍繞著減排目標而重構的全球產業體系,也會產生深遠的負面沖擊,引發全球范圍內嚴重的環保問題。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美方加征關稅的時間點,正好卡在世界新舊能源轉換和全球綠色經濟形態構建進程的關鍵時刻。4月17日,位于沙漠地帶的迪拜突降暴雨,一天的降雨量相當于當地平均一年半的雨量。這場75年來最嚴重的暴雨導致迪拜國際機場關閉3日。高溫熱浪、極寒速凍、暴雨颶風、旱澇急轉……日益頻繁的極端天氣,正在以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程度凸顯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緊迫性。
今年年初,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正式確認2023年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報告顯示,溫室氣體水平創歷史新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比工業化前時代高出50%。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去年底發布的報告,如果到2030年要將升溫幅度控制在《巴黎協定》制定的2℃目標以內,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須下降28%,如果要在1.5℃以內,排放量則須下降42%。
在此背景下,通過能源結構的大幅調整,特別是通過
新能源產品的廣泛應用推動實現低
碳減排,達成有效減排和構建人類可持續發展經濟新形態目標,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正因如此,中國的“新三樣”受到了各國市場的普遍歡迎。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202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
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超28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
碳減排量的41%……
在4月份舉行的全球能源大會上,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沙特阿美石油公司CEO阿敏·納賽爾說,“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助推了西方國家實現凈零碳排放目標,為全球能源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中國的綠色產能,全球的能源轉型將會是什么樣的局面,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又將受到怎樣的影響?
特別是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正是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的進步,才讓它們在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可以購買到性價比更高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指出,過去10年,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于中國創新、中國制造、中國工程。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進步,不僅是全球能源轉型的助推器,也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排頭兵。這代表的不僅是優質的先進產能,更是廣泛的發展正義。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各國能源轉型,既充滿艱難、也孕育希望。它需要世界各國真正的“同球共濟”精神,也需要共同維護開放、公平的國際經濟體系。如今,美方一些人出于短視狹隘的政治動機和脆弱的焦慮心態,在關稅領域頻揮大棒,無疑是在削弱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凝聚力,損害全球綠色轉型的積極前景,這對人類來說也將是一場“保護主義災難”,希望他們盡快醒來!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