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國際金融
論壇(IFF)、美國高盛集團和保爾森基金會牽頭,20多家全球各行業領先企業參與的中美
綠色金融工作組在
北京舉行主題為“氣候投融資—政策、實踐和
案例”的高級別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
專家以及深度開展氣候變化應對研究的各行業頭部企業均表示,中國在參與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相關標準制定和推廣最佳實踐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高盛(中國)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范翔指出,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但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風險與機遇并存。高盛的研究顯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方面已經走在全球前列,全球有65%的氣候應對解決方案,特別是涉及
清潔能源和供應鏈安全的方案,大多由中國提出。中國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可創造價值16萬億清潔技術基礎建設的投資機會和4000萬的新增就業崗位,對經濟發展將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高在主旨發言中指出,近年來,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加強國家治理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達峰、
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碳達峰、
碳中和“1+N”政策體系,形成了政府有力引導、企業積極響應、全民廣泛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
“生態環境部持續完善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氣候投融資工作,聯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并支持央行設立
碳減排支持工具。”李高介紹,截至今年4月底,
碳減排支持工具助力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約670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超過1.5億噸。生態環境部還在推動氣候投融資項目標準體系建設、開展氣候投融資
試點、發揮全國
碳市場碳定價作用、加強國際合作、完善企業信息披露機制等方面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大力營造有利于期貨投資發展的激勵政策環境,引導金融支持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重點傾斜;引導金融機構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資金支持和保障;指導試點地區高質量開展試點建設工作,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并繼續推動氣候投融資國際交流務實合作。
原中國銀保監會一級巡視員葉燕斐對金融監管部門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政策進行了深入解讀,介紹了央行推出的碳減排資助工具,并指出應對氣候變化中存在巨大的市場機遇。“僅就建筑領域而言,如果將現有建筑進行零碳改造,每平方米投資要超過3000元。全國有1000多萬平方米的此類建筑,如果到2060年前完成改造,需要超過300萬億人民幣的投資。這是一個前景巨大的市場。”葉燕斐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