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設現代清潔低碳能源供應基地
在優化傳統能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煤層氣,科學合理發展可再生能源,創新能源利用方式,強化能源管理,提高新能源的比重,積極推進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建設清潔、低碳、高效、現代的國家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和“京津冀一體化”的清潔能源供應基地。
1.優化發展傳統能源
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積極鼓勵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和裝備研發推廣,促進電力、煤化工等行業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建立商品煤分級分質利用體系,提高洗配煤占商品煤的比重,推進煤炭清潔供應,提高清潔煤使用比例。
優化發展火電。依托低熱值煤發電和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進高效清潔燃煤機組建設,重點發展高參數、大容量燃煤機組和高效潔凈發電大型聯合循環機組,改善燃煤發電裝機結構;逐步提高煤層氣發電和瓦斯發電比例,調整火電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到2020年煤層氣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千萬千瓦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2.提高煤層氣和天然氣應用比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深入推進“氣化山西”戰略,加快沁水、河東兩大煤層氣基地和“晉城礦區、陽泉礦區、潞安礦區、西山礦區和離柳礦區”五大瓦斯抽采利用礦區建設;利用過境天然氣資源,積極爭取天然氣配額,確保燃氣供應充足;加快完善大中城市工業園區、礦區、重點城鎮天然氣和煤層氣應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用、交通運輸和工業領域開展清潔能源替代,逐步提高燃氣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例。到2020年,實現氣化人口全覆蓋,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95%以上。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3.繼續挖掘水電潛力
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繼續推進黃河大北干流古賢、磧口、禹門口水利樞紐和渾源、垣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爭取到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達到550萬千瓦。對已有水電站實施提質改造、電氣化改造及增效減排改造,提高水電裝機有效利用小時數。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4.科學合理利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充分利用我省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合理推進風能和太陽能開發利用。以大同、忻州、朔州為重點,加快推進晉北千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和各類并網配套工程建設。積極推動大同、長治、運城等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推進大同、陽泉等地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加快光伏分布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深入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和光伏發電建筑一體化應用項目,積極開展太陽能供熱新技術和新產品開發研究,支持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擴大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應用領域。到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爭取達到1800-22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00萬千瓦。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5.積極開展生物質能和地熱能利用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充分利用玉米、小麥等秸稈資源,加快秸稈集中氣化,推廣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灶應用;開展垃圾填埋發電試點示范,充分利用垃圾填埋氣;保障現有沼氣設施穩定運行,實施規模化養殖配套沼氣工程;利用鹽堿地、荒草地等閑置土地資源,培育專用能源植物品種,加強非糧生物燃料技術研發,開發生物燃料乙醇示范項目;開展淺層地能資源調查,重點鼓勵大同、忻州等地熱資源分布區因地制宜推進淺層地熱能供暖和制冷示范。
6.加快推進儲能和電網智能化建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促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繼續推進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促使傳統電網向高效、經濟、清潔、互動的現代電網升級,提高電網輸送效率,降低電網線損率,為我省水電、風電、光伏、煤層氣等新能源發電和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提供支撐條件,促進能源供應低碳化。開展儲能設施建設,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到2020年,實現我省智能電網全覆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7.推動分布式能源建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以城市、工業園區等能源消費大戶為重點,推動天然氣、煤層氣等燃氣分布式能源系統建設,加快風能、太陽能、小水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開發利用。推動太原市、晉城市天然氣和晉北地區風電互補分布式能源示范建設,配套建設區域智能電網示范工程,穩步提高分布式供能比重。在分布式能源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智能電網、智能天然氣管網、智能熱網等建設,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推進氣、電、熱、冷有機聯合,探索建設立體化的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