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信用場外交易是主流
自愿
碳排放交易市場的運行主要出于碳抵消的目的,其背后的推動力來自于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將碳中和作為自己的戰略目標。對美國和歐洲的500多家中大型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近90%的企業認為碳信用對于抵消他們目前無法減少的排放非常重要。
隨著全球范圍內自愿減排量的激增,企業對減排項目的質量和種類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對比強制減排體系,碳信用基本上是異質的。信用之間有各種各樣的不同,包括底層的項目類型、發行信用的標準、年份以及活動的共同利益。因此,不同類型的信用之間的
價格經常有很大的差異,這反映了項目實施的不同成本和買家的偏好。
“買方通常有明確的需求,例如他會很明確地表達需要的是可再生電力或是林業
碳匯。而這通常與買方的公司性質或需求有關。例如,為了打造高科技的企業形象,買方可能會選擇技術含量更高的項目。或者對于一些重視市場形象的公司,可能只是為了達到某個減排目標,就更看重價格而非品質。”有碳信用交易專業人士跟零碳知識局解釋道。
買方對產品的質量有要求,會關心項目的來源、項目類型、項目的可靠性等。買方認為,通過場外建立聯系,進行交流溝通,達成的協議會更可靠。因此,目前來看,很多人更傾向于通過場外磋商的方式達成協議。
自愿減排項目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風光發電,還有林業碳匯、農業或其他的一些形式。在企業的多元化訴求下,碳信用產品并不是一個完全標準化的產品。
據了解,雖然美國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進行了標準化期貨的嘗試,但現在這個市場的價格和交易活躍度都比較平庸。因為即使是標準化產品,實際上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特點。在交易完成后,買下來的產品是否真的是買方需要的并不一定,因為這個因素是不可控的。
如果這樣看,期貨的應用或推廣會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如果它是標準化的,但每個買方的需求都有所不同,那么這種標準化產品可能并不適合每個買方。CME的交易所可能要重新設計合約,因為他們的嘗試可能并不那么成功。
對于龍源碳資產公司來說,未來會采用場內場外交易相結合的方式,“但現在來看,場內的交易量沒有場外的大。透明度、標準化的程度目前還不高。所以這種交易平臺的模式也只是我們策略中的一種交易方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