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在2023碳達峰
碳中和會議上,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行長關文杰圍繞“高效服務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作主旨演講。
以下為發言內容整理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在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力量不可忽視。當前,高效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不斷強化。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先提出建立綠色金融的總體目標。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點任務和措施,為綠色金融規范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提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鼓勵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二是綠色金融的政策體系持續完善。中國人民銀行確立了綠色金融發展的“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發布了綠色金融標準,實施
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專項再貸款,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低碳領域。
三是綠色金融規??焖僭鲩L。中國是全球綠色信貸余額最大的國家,根據中央銀行的數據,到2023年6月,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達到27.05萬億,同比增長38.4%,其中66.7%投向了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的項目,
綠色債券存量規模超過1.82萬億,位居世界第二,綠色金融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雙碳”戰略對金融機構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行業對居民消費的低碳轉型將帶來巨大的資金需求,能源供給側調整、新型儲能、高分子材料等領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雙碳”戰略對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定價、估值、信息披露、風險管理具有長期和系統性影響,尤其氣候風險會帶來新的風險敞口。
從實踐情況看,華夏銀行在綠色金融服務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自2017年起,華夏銀行將推動綠色金融特色業務作為全行規劃戰略重點,到2023年6月,華夏銀行綠色貸款占比超過12.5%,總量超3000億元,位居同業前列。
在做法上,華夏銀行一是在體制機制上進行創新,設立綠色金融管理委員會和獨立的綠色金融部門,建立了綠色貸款差異化定價機制。二是在產品上創新,推出了
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綠色項目集合融資,
碳排放配額抵質押等專業化產品,成為全國
碳市場首批資金結算行。三是在國際合作上創新,華夏銀行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建立了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在國際合作中引入世行結果導向型貸款工具,以及
碳足跡計算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新工具。四是方式上的創新,從單一客戶的銀行服務模式向客戶生態服務轉變,以“商行+投行+撮合”的服務模式,為整個產業鏈提供綜合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五是在風險管理上進一步創新,全方位推進ESG理念,把ESG風險管理納入授信全流程,探索開發了授信業務ESG評估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金融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測算難度大,資金供給與綠色技術創新企業融資需求不匹配等一系列困難。對此,金融機構首先要進一步豐富綠色低碳發展的
價格型和非
價格型政策工具,創新差異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大力發展混合型融資,加大公共資本投入,建立公共價格和補貼的動態調整機制,通過中央、地方各類專項基金提升社會資本收益。
同時,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深入分析綠色低碳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融資服務需求,提供綜合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風險分擔機制,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成本,進一步完善
碳交易市場規則、標準和基礎設施,推動
碳金融產品創新。
此外,加強環境和氣候風險管理,政策上統一金融機構碳核算標準和壓力測試指引,推動建立企業碳排放數據共享機制,金融機構要有序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合理測算高碳資產的風險敞口,加強對氣候與環境風險的識別、分析和管理。
最后,以金融科技提升綠色金融專業能力。綠色金融的專業性強,數據處理量大,迫切需要科技的支撐,綜合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興技術,推動金融機構逐步對綠色業務和產品進行精細化識別和計量,對環境風險進行智能化評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