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掘金機會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看好中國綠色科技板塊的投資,政策不止利于光伏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價值鏈在未來5年擴張產能,同時引領電動車產業提速發展,這跟《意見》提到產業、能源及運輸結構在2025年明顯優化的目標一致。瑞銀預計光伏及風電發電年度裝機容量在“十四五”期間分別增長100%及40%,電動車生產數量更增長4倍,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被看高一線。
中長期來看,黃文濤認為,新能源、設備制造業等長期需求向上。從我國的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來看,發展新能源是降低碳排放的第一驅動力。光伏、風能需求在未來40年將有井噴式的上行。風能比重提升40%以上,光伏比重提升20%以上,光伏風能產業鏈需求量顯著上行。交通運輸是碳排放的重要部門,降低成品油燃燒,轉向新能源,對降低碳排放有著重要影響。2020新能源汽車產量占總產量的5.9%,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設備制造業將出現巨大的結構性機會。
在綠色金融上,中國還在
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環境信息披露、第三方評估及評價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政策。德意志銀行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超過130只綠色投資基金,共同管理資金規模690億元。與2013年相比,該體量已增加一倍以上。此外,中國還推出了22個地方政府設立的綠色產業基金,資產規模逾460億元。雖然
綠色債券的市場規模遠小于綠色信貸,但其發行量已從2016年的2400億元人民幣增至2019年的3860億元。這使得中國成為2019年全球最大綠色債券發行國,目前中國的綠色債券的存量規模已達1.2萬億元。
德意志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建議,提高綠色金融產品二級市場流動性。中國的綠色金融市場主要涉及一級融資,大多數現有綠色金融產品(如貸款和債券)不可在二級市場上交易。二級市場流動性的缺乏制約了綠色投資的有效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也限制了潛在投資流入綠色金融市場。促進綠色信貸證券化、以及提供綠色債券的有利回購條件是提高二級市場流動性的解決方案之一。
至于投資策略方面,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認為有“三條主線”。碳中和下,他建議關注三條投資主線:第一,電力能源將迎來深度脫碳,風光發電將成為主要能源。光伏、風電和儲能產業將極大受益。第二,非電力部門更加清潔化+電力化。新能車和裝配式建筑等行業也存在著持續發展機會。第三,碳排放端深度綠化。以生物降解塑料為代表環保產業會得到顯著的發展。
工銀投行鋼鐵行業首席分析師羅晉榮認為,下階段我國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3060”遠景目標,需要在能源領域進行三方面的工作及投資。諸如:大規模發展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積極發展水電、核電為主的清潔能源,控制燃煤機組裝機規模。
此外,大規模發展電化學儲能,為適應調峰需求須加強對燃煤燃氣機組的靈活性電源改造,同時在電網端也需要增加新的投資和新技術的開發,解決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后的電網穩定性問題。最后是發展燃煤燃氣機組的碳捕捉技術。“從投資角度看,傳統燃煤燃氣機組的碳捕捉技術正處于發展中,成本、技術路徑尚不十分明確,大量的碳捕捉技術處于探索前期。因此預計該領域對于股權類的資金將有相當大的需求。”羅晉榮稱。
不過,節后碳中和板塊亮眼——金融資本市場熱情高漲之際,也需冷靜直面現實;總體來看,羅晉榮認為,實現碳排放下降,絕非簡單大規模建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就可以完成,需要涉及到對整個電力供應系統的根本性改造。大規模的風電、光伏并網后,電源供應端將呈現出高度的不穩定性,要保障電網運行的平穩、高效,不僅要建設大規模的儲能設施,還需要對整個供電體系做深度的靈活性改造,才能適應新的電力供應特征。而要完成這樣的任務,不僅需要超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更需要技術上的逐步完善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