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足“一帶一路”建設的綠色底色
2013年,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至今已有126個國家和地區依托“一帶一路”平臺展開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充分尊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利益和發展權利,堅持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積極作為,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是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在基礎設施投資、產業結構升級和貿易通道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在督促中資機構履行環境和社會責任的同時,積極分享國內綠色發展理念和實踐經驗, 助力沿線國家加快推動新型城市化、新型工業化項目建設,為沿線國家規避“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困境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二是發揮我國在太陽能、風電等可再生清潔能源和高能效鐵路動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產業優勢,與沿線國家在智慧交通、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筑和新能源汽車等方面開展產能、技術和投融資合作,共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為沿線國家走出一條既滿足自身發展特點,又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綠色發展道路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三是密切與國際組織、主要國家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合作,創新投融資方式,運用聯合貸款、銀團貸款等多方式,加大對發展中國家大型、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的支持。四是探索加強與以可持續投資為導向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合作,以綠色金融促進技術創新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激活綠色金融“貸動”低碳項目發展的積極作用,實現各國經濟的綠色轉型升級和互利共贏。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貿易出口國和世界第二大商品進口國,在推動全球大宗商品可持續生產和貿易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我國進口產品構成看,除鐵礦石、原油外,豆油、糧食、牛羊肉、奶制品等農副產品數量占有不小比重,這些產品的生產過程對耕地、水等自然資源的依賴性較強,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方面。從進口端加強環境評估和改進,一是建立和完善進口商品合法性監管及標準體系,規范進口原材料及產品的合法性要求,特別是環境保護要求。二是建立健全商品可追溯系統和多部門、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協調機制。三是深化綠色貿易協定,在雙邊和多邊貿易中明確和強化環境目標與保障政策。四是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積極開展可持續生產相關援助工作。五是采用贈款、無息貸款、優惠貸款和技術援助等方式,幫助受援國建立可持續生產政策體系及可追溯性系統,提高現有生產效率,減小生態環境損耗,促進國際貿易綠色化。
2012年,銀監會與國際金融公司IFC聯合舉辦了新興市場綠色信貸
論壇,會同印尼、孟加拉國、尼日利亞、巴西、蒙古等10家金融監管機構和銀行業協會,倡導發起了可持續銀行網絡(SBN),探索了發展中國家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銀行業。截至2019年末,SBN成員包括來自39個新興市場國家54個成員機構,成員影響的銀行資產達43萬億美元,占新興市場銀行資產的86%。大多數SBN成員都制定了綠色增長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或氣候戰略,承諾發展可持續金融并制定行動指南。中國作為發起成員國,率先制定了《綠色信貸指引》《綠色貸款分類》《綠色信貸關鍵性評價指標》等一系列綠色金融監管制度,有效推動了全球綠色金融標準的融合,如建立SBN全球和區域性綠色金融知識中心,積極與成員國交流和分享經驗;發揮綠色債券市場的規模效應,推動整個金融市場綠色化。推動一帶一路的綠色建設,應進一步發揮SBN這一新興市場國家的綠色金融合作平臺的作用,共同推進綠色項目標準、綠色金融標準的建設和綠色金融經驗的分享,共同推進金融監管機構、金融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葉燕斐為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操群、洪衛、譚林單位為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