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姝含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創新持續推進,為
綠色金融合作創造了基礎性和前提性條件。”中央財經大學
綠色金融研究院院長王遙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各具優勢。最新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債權產品融資規模約為1.5萬億元,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廣州和香港分別在綠色貸款、
綠色債券領域處在發展前列,深圳在發展綠色基金、綠色保險方面取得成效。2009年至2019年,珠三角九市總計發行141只綠色基金,其中,由深圳市發行或管理的綠色基金有121只,占比超過85%。
加速駛入快車道
“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發展得如火如荼,這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的金融市場。”王遙表示,近年來,我國陸續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措施和機制,既促進了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也提升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新股通、基金通、衍生品通等創新性安排的穩步推進,對于擴大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規模、提升整體投融資能力都將發揮作用。
“離岸、在岸人民幣資金互通等金融改革與創新,對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綠色金融資源自由流動創造了日益便利的基礎性條件。”王遙表示,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這為粵港澳大灣區離岸人民幣業務創新提供了契機。內地和香港正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抓手,推進人民幣跨境業務創新,推動跨境人民幣雙向融資、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跨境發行人民幣債券、跨境人民幣結算等合作,促進離岸、在岸人民幣資金互通等金融改革與創新。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和澳門金管局日前公布開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
試點框架內容,本次跨境理財通業務
試點,是對26條中“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港澳居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的具體實施方式。這標志著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落地進入快車道。
資本翹首 未來可期
隨著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位居國際頭部,資本對粵港澳大灣區也青睞有加,越來越多的資本在“翹首”進入這個未來可期的市場。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近日表示,綠色金融正在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發展品質、增強全球影響力的重要因素。根據近日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與匯豐中國合作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發展報告》顯示,依托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憑借自身產業升級和金融產業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中堅力量。
該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綠色金融發展位居國際第一方陣,粵港澳大灣區應發揮自身的制度優勢,探索建設高效、有序的綠色金融標準及評估管理體系,將綠色金融實踐經驗推廣到世界,一方面,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大灣區國際金融影響力。另一方面,促進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實現與國際金融規則的互動和銜接。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綠色金融具有天然優勢。”王遙從以下三個方面向記者闡述道。
在經濟發展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程度高、創新型經濟基礎雄厚、自然生態較國內其他城市優越。從地理位置看,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海洋經濟特征,其海港和空港連動通道效應要加強,未來要考慮如何深化實施“一帶一路”倡議。
在產業協同方面,廣州、深圳兩座龍頭引擎城市地區生產總值2017年已雙雙突破2萬億元大關,“1+1+7”創新體系亟待進一步實施深化的產業協同合作,實現成果轉化更加便捷,人才交流更加高效,對周邊的帶動輻射能力不斷提高。
在戰略意義方面,粵港澳大灣區肩負著國家區域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和推動對外開放的多重重要使命。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蓬勃發展,為大灣區內各城市綠色金融發展與合作提供了基礎和良好的環境。